摘要 | 第1-13页 |
ABSTRACT | 第13-17页 |
1 导论 | 第17-43页 |
·选题背景 | 第17-21页 |
·水资源危机 | 第17-18页 |
·农业水资源利用现状 | 第18-21页 |
·问题的提出 | 第21-23页 |
·国内外相关研究综述 | 第23-30页 |
·供给管理的研究 | 第23-24页 |
·农业水资源管理体制的研究 | 第24-26页 |
·农民参与灌溉管理的研究 | 第26-27页 |
·需求管理的研究 | 第27-28页 |
·对既有相关研究的反思 | 第28-30页 |
·本文的研究思路和方法 | 第30-34页 |
·研究思路 | 第30-33页 |
·研究方法 | 第33-34页 |
·研究假设和内容 | 第34-36页 |
·研究的基本假设 | 第34-35页 |
·研究内容 | 第35-36页 |
·本研究的意义和可能的创新 | 第36-38页 |
·研究的意义 | 第36-37页 |
·研究可能的创新 | 第37-38页 |
本章参考文献 | 第38-43页 |
2 农业水资源有效配置的理论分析框架 | 第43-69页 |
·引言 | 第43页 |
·相关理论基础 | 第43-52页 |
·新制度经济学的资源配置论 | 第43-46页 |
·交易成本、产权与资源配置 | 第46-47页 |
·产权制度与资源属性 | 第47-50页 |
·福利经济学的资源配置理论 | 第50-52页 |
·农业水资源的交易特性 | 第52-60页 |
·农业水资源配置的交易性质 | 第52-54页 |
·农业水资源交易特性的影响因素 | 第54-60页 |
·农业水资源配置主体和配置机制 | 第60-63页 |
·农业水资源配置主体 | 第60-62页 |
·配置机制 | 第62-63页 |
·农业水资源有效配置的分析框架 | 第63-67页 |
·农业水资源有效配置的内涵 | 第63-64页 |
·理论分析框架 | 第64-66页 |
·理论分析框架的逻辑解释 | 第66-67页 |
·结论 | 第67页 |
本章参考文献 | 第67-69页 |
3 农业水权制度的有效性分析 | 第69-94页 |
·引言 | 第69页 |
·水权制度的理论分析 | 第69-77页 |
·产权和产权制度的效率 | 第69-72页 |
·水权制度的内涵及其特征 | 第72-75页 |
·水权制度的类型与特征 | 第75-77页 |
·农业水资源的交易特性与水权制度的有效性 | 第77-80页 |
·农业水资源的交易特性与水权界定 | 第77-78页 |
·农业水权制度效率的决定 | 第78-79页 |
·农业水权制度效率的衡量 | 第79-80页 |
·农业水权制度的有效性分析-以灌区为例 | 第80-89页 |
·农业水权制度的特征 | 第80-84页 |
·灌区农业水权制度有效性分析模型 | 第84-87页 |
·现行灌区农业水权制度非效率的经济解释 | 第87-89页 |
·农业水权制度创新的目标取向 | 第89-92页 |
·加快可交易的水权制度建设 | 第89-90页 |
·构建扁平化分权决策的水权结构 | 第90-91页 |
·科学界定政府角色 | 第91-92页 |
本章参考文献 | 第92-94页 |
4 交易特性与农业水资源配置组织的选择 | 第94-118页 |
·引言 | 第94页 |
·农业水资源配置组织的契约性质 | 第94-98页 |
·农业水资源配置组织类型 | 第94-96页 |
·农业水资源配置组织的契约性质 | 第96-98页 |
·农业水资源配置组织有效边界的决定 | 第98-107页 |
·农业水资源配置组织有效性的考量 | 第98-100页 |
·配置组织有效边界的决定因素 | 第100-105页 |
·农业水资源配置组织有效性分析模型 | 第105-107页 |
·农业水资源配置组织运行低效率的成因分析 | 第107-112页 |
·农业水资源配置组织现状 | 第107-109页 |
·农业水资源配置组织体系存在的主要问题 | 第109-110页 |
·农业水资源配置组织低效率运行的成因 | 第110-112页 |
·构建有效的农业水资源配置组织的思路 | 第112-115页 |
·明晰组织产权 | 第112-113页 |
·培育水权交易组织 | 第113-114页 |
·构建多元合作的组织治理结构 | 第114-115页 |
·小结 | 第115-116页 |
本章参考文献 | 第116-118页 |
5 农业水资源配置机制的比较分析 | 第118-137页 |
·引言 | 第118页 |
·农业水资源配置机制的比较 | 第118-122页 |
·政府配置机制 | 第118-120页 |
·市场配置机制 | 第120-121页 |
·用水户合作配置机制 | 第121-122页 |
·农业水资源配置机制有效性分析模型 | 第122-125页 |
·模型的基本假设 | 第122-123页 |
·市场配置机制的非效率 | 第123页 |
·解决农业水资源配置非效率的可能途径 | 第123-125页 |
·农业水资源配置机制有效性分析—以农业水价决定机制为例 | 第125-132页 |
·农业水价决定机制现状 | 第125-129页 |
·政府定价机制有效性分析—基于需求弹性的福利效应分析 | 第129-131页 |
·政府定价机制存在的问题 | 第131-132页 |
·建立农业水资源特许经营配置机制 | 第132-135页 |
·制度特征 | 第133-134页 |
·运行的制度基础 | 第134页 |
·实行分权定价机制 | 第134-135页 |
·小结 | 第135-136页 |
本章参考文献 | 第136-137页 |
6 农民用水户组织有效运行的机制分析 | 第137-162页 |
·引言 | 第137页 |
·农民用水户组织的发展历程和运行模式 | 第137-143页 |
·农民用水户组织的发展历程 | 第137-140页 |
·农民用水户组织运行模式 | 第140-143页 |
·农民用水者组织发展的动因分析 | 第143-146页 |
·缓解公共部门运行困境 | 第143-144页 |
·降低交易成本 | 第144页 |
·弥补组织缺失 | 第144-145页 |
·应对市场失灵 | 第145-146页 |
·农民用水户组织运行中存在的问题和制约因素分析 | 第146-155页 |
·农民用水户组织运行中存在的问题—以湖北漳河灌区为例 | 第146-149页 |
·外部影响因素 | 第149-152页 |
·内部影响因素 | 第152-155页 |
·农民用水户组织有效发展的对策 | 第155-159页 |
·准确定位 | 第155-156页 |
·明晰水权 | 第156-157页 |
·实施股份合作制灌溉系统产权制度 | 第157-158页 |
·改善发展平台 | 第158-159页 |
·本章小结 | 第159-160页 |
本章参考文献 | 第160-162页 |
7 农业水资源配置行为的实证分析 | 第162-182页 |
·引言 | 第162-163页 |
·相关理论基础 | 第163-165页 |
·集体选择理论 | 第163-164页 |
·公共池塘资源理论 | 第164页 |
·交易费用理论 | 第164-165页 |
·农户水资源配置行为分析的理论框架 | 第165-167页 |
·农户的灌溉用水行为特征 | 第165-166页 |
·农户水资源配置方式选择的实质 | 第166-167页 |
·农户水资源配置行为有效性的实证分析 | 第167-177页 |
·实证方法设计 | 第167-168页 |
·调查点信息 | 第168-170页 |
·农户水资源配置组织方式选择行为的计量分析 | 第170-177页 |
·农户水资源配置行为选择的经济解释 | 第177-180页 |
·灌溉水交易的不确定程度制约着农户灌溉组织方式的选择 | 第177-178页 |
·适当的配置组织治理结构是农业水资源有效配置的关键 | 第178-179页 |
·农户的资源禀赋状况制约着农户灌溉组织方式的选择能力 | 第179-180页 |
·结论及启示 | 第180页 |
本章参考文献 | 第180-182页 |
8 研究结论和政策建议 | 第182-188页 |
·结论 | 第182-183页 |
·水权残缺和配置组织缺失是农业水资源配置低效率的根源 | 第182页 |
·水权制度的有效性取决于它对水资源交易特性的适当反映 | 第182页 |
·农业水资源配置组织的有效性取决于它与农业水资源交易特性的匹配程度 | 第182-183页 |
·特许经营配置机制有利于农业水资源的有效配置 | 第183页 |
·农民用水户组织是节约农业水资源配置交易成本的制度需求 | 第183页 |
·适当的配置组织是农业水资源有效配置的关键 | 第183页 |
·政策建议 | 第183-187页 |
·创新农业水权制度 | 第183-184页 |
·构建农业水资源多中心配置组织体系 | 第184-185页 |
·构建多元耦合的农业水资源配置机制 | 第185-186页 |
·科学定位政府角色 | 第186-187页 |
·研究展望 | 第187-188页 |
附表1 农户灌溉用水情况调查表 | 第188页 |
附表2 村组水源情况调查表 | 第188-189页 |
附录: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及科研一览 | 第189-190页 |
致谢 | 第190-19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