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 第1-5页 |
缩略语表 | 第5-6页 |
中文摘要 | 第6-7页 |
ABSTRACT | 第7-9页 |
前言 | 第9-10页 |
文献综述 | 第10-22页 |
1 现代医学对冠心病(CHD)发病机制的认识 | 第10-12页 |
·关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机制 | 第10-12页 |
·血小板聚集和血栓形成学说 | 第10页 |
·损伤反应学说 | 第10页 |
·脂肪浸润学说 | 第10-11页 |
·氧自由基损伤学说 | 第11页 |
·血液流变学说 | 第11-12页 |
·克隆学说 | 第12页 |
·其他 | 第12页 |
·冠状动脉痉挛的形成机制 | 第12页 |
·神经机制 | 第12页 |
·体液机制 | 第12页 |
2 祖国医学对冠心病心绞痛发病机制的研究进展 | 第12-16页 |
·从虚立论 | 第13页 |
·从实立论 | 第13-14页 |
·从本虚标实立论 | 第14页 |
·其他 | 第14-16页 |
3 现代医学对红花黄色素药代动力学及药理作用的研究 | 第16-22页 |
·红花黄色素药代动力学的研究进展 | 第16-17页 |
·红花黄色素的药理作用的影响 | 第17-22页 |
·红花黄色素对心肌的作用 | 第18页 |
·红花黄色素对缺氧心肌细胞有保护作用 | 第18页 |
·红花黄色素的抗血栓作用 | 第18-19页 |
·红花黄色素的抗氧化 抗自由基的作用 | 第19页 |
·红花黄色素对血管平滑肌的作用 | 第19-20页 |
·对血管内皮细胞的作用 | 第20页 |
·红花黄色素对血脂的影响 | 第20-22页 |
资料与方法 | 第22-30页 |
1 一般资料 | 第22-23页 |
2 诊断标准 | 第23-26页 |
·西医诊断标准 | 第23-24页 |
·中医辨证分型标准 | 第24页 |
·中医症状记分法 | 第24-25页 |
·纳入病例标准 | 第25页 |
·排除病例标准 | 第25-26页 |
3 试验设计 | 第26-30页 |
·试验用药 | 第26-27页 |
·用药方法 | 第27页 |
·观测指标 | 第27页 |
·人口学资料 | 第27页 |
·影响疗效因素 | 第27页 |
·一般体格检查 | 第27页 |
·安全性检查 | 第27页 |
·疗效性观察 | 第27页 |
·观察及检测方法 | 第27-28页 |
·疗效判定标准 | 第28-29页 |
·心电图疗效评定标准 | 第28-29页 |
·心绞痛症状疗效标准 | 第29页 |
·硝酸甘油停减率 | 第29页 |
·统计学分析 | 第29-30页 |
结果 | 第30-32页 |
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心绞痛疗效比较 | 第30页 |
2 三组患者治疗前后心电图疗效比较 | 第30页 |
3 三组患者硝酸甘油停减率的比较 | 第30-31页 |
4 不良事件统计 | 第31页 |
5 安全性检测 | 第31-32页 |
讨论 | 第32-36页 |
1 活血化瘀法的提出 | 第32页 |
2 具有活血化瘀作用的单味中药运用于冠心病的治疗 | 第32-34页 |
·红花及红花注射液的研究 | 第33-34页 |
3 疗效分析 | 第34-35页 |
4 展望 | 第35-36页 |
结论 | 第36-37页 |
致谢 | 第37-38页 |
参考文献 | 第38-44页 |
个人简介 | 第4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