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10页 |
ABSTRACT | 第10-12页 |
中英文对照和英文缩写 | 第12-13页 |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 | 第13-25页 |
引言 | 第13-14页 |
1 我国地方猪种质特性的研究与利用概况 | 第14-19页 |
·我国地方猪种资源概况 | 第14-17页 |
·我国地方猪种受威胁的状况 | 第14-16页 |
·我国地方猪种保护现状 | 第16-17页 |
·我国地方猪种资源保护的重点对象 | 第17页 |
·我国地方猪种资源的评估 | 第17-19页 |
·猪种来源、形成条件和形成历史的评估 | 第17-18页 |
·表型评估 | 第18页 |
·遗传特性的评估 | 第18-19页 |
2 清平猪种质资源的保护与利用现状 | 第19-25页 |
·产区自然条件 | 第19页 |
·品种形成历史 | 第19-20页 |
·清平猪的品种地位 | 第20页 |
·清平猪种质特性 | 第20-23页 |
·外貌特征 | 第20-22页 |
·繁殖性能 | 第22页 |
·肥育性能与胴体品质 | 第22页 |
·清平猪的杂交利用 | 第22-23页 |
·清平猪种质资源研究现状及评价 | 第23-25页 |
第二部分 研究目的与意义 | 第25-26页 |
第三部分 研究内容 | 第26-60页 |
1 清平猪品种资源危机状况分析 | 第26-28页 |
·畜禽品种资源的危机状况分析方法 | 第26-27页 |
·受威胁程度的确定 | 第26页 |
·群体有效大小的计算 | 第26-27页 |
·群体动态和外来品种对受威胁程度分类影响 | 第27页 |
·湖北省清平猪历年数量状况 | 第27页 |
·清平猪纯繁种猪数量及危机状况分析 | 第27-28页 |
2 清平猪繁殖性能研究 | 第28-36页 |
·材料与方法 | 第28-30页 |
·材料来源 | 第28页 |
·繁殖性能统计 | 第28页 |
·饲养区自然生态条件 | 第28页 |
·饲养管理条件 | 第28-30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30-34页 |
·清平母猪可利用年限分析 | 第30-31页 |
·清平猪胎次、分娩季节对窝产仔性能的影响 | 第31-32页 |
·清平母猪妊娠期特性研究分析 | 第32-34页 |
·讨论 | 第34-36页 |
·胎次、分娩季节对清平母猪窝产仔性能的影响 | 第34-35页 |
·清平母猪妊娠期影响因素分析 | 第35-36页 |
3 RN基因和RYR1基因检测 | 第36-50页 |
·前言 | 第36-38页 |
·氟烷基因(Halothane gene,Hal) | 第37-38页 |
·酸肉基因(Rendement Napole,RN) | 第38页 |
·材料与方法 | 第38-43页 |
·试验材料 | 第38-40页 |
·试验方法 | 第40-43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43-48页 |
·血样基因组DNA提取结果 | 第43-44页 |
·RN和RYR1基因目的片段的扩增结果 | 第44-45页 |
·RN和RYR1基因目的片段的酶切结果 | 第45-47页 |
·基因型和基因频率 | 第47-48页 |
·讨论 | 第48-50页 |
·RN基因和RYR1基因在清平猪中的分布 | 第48页 |
·RN基因和RYR1基因在清平母本新品系中的分布 | 第48-49页 |
·RN基因和RYR1基因的利用 | 第49页 |
·RN基因和RYR1基因合并检测的探讨 | 第49-50页 |
4 清平猪部分免疫指标测定 | 第50-60页 |
·材料与方法 | 第50-51页 |
·试验动物 | 第50页 |
·样品采集 | 第50页 |
·试验设计 | 第50页 |
·主要材料与仪器 | 第50页 |
·试验方法 | 第50-51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51-56页 |
·猪血清免疫球蛋白IgG含量测定结果 | 第51-52页 |
·不同品种间各血液生理指标的测定结果 | 第52-56页 |
·讨论 | 第56-60页 |
·免疫指标 | 第56-57页 |
·血清IgG含量 | 第57页 |
·白细胞总数及其他免疫指标 | 第57-59页 |
·关于部分免疫指标的相关 | 第59-60页 |
第四部分 结论 | 第60-61页 |
参考文献 | 第61-68页 |
致谢 | 第6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