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引言 | 第7-10页 |
第一章 高校法律教育从知识本位到素质本位转变的趋势 | 第10-29页 |
第一节 法律素质教育概念辨析 | 第10-19页 |
一、法律素质的内涵与构成 | 第10-15页 |
二、法律素质教育与德育 | 第15-17页 |
三、法律素质教育与普法教育 | 第17-18页 |
四、法律素质教育与法学教育 | 第18-19页 |
第二节 高校法律教育理念的新取向 | 第19-29页 |
一、着眼于学生法律主体意识的唤醒和法律素质全面协调发展 | 第19-20页 |
二、着力于法律的刚性特征和多变复杂的社会现实的协调和整合 | 第20-21页 |
三、法律理论教育和引导学生积极实践相结合 | 第21-23页 |
四、反对单向灌输,强调多元式互动 | 第23-24页 |
五、预设与生成相结合的动态过程观 | 第24-25页 |
六、倡导平面的课堂教学走向多维立体的法律教育 | 第25-26页 |
七、法律的个体教育功能与社会服务功能相结合 | 第26-29页 |
第二章 高校法律素质教育与传统法律教育的不同特点审视 | 第29-41页 |
第一节 高校传统法律教育的特点 | 第29-34页 |
一、道德法律教育相分离,依托分科课程进行法律教育 | 第29-30页 |
二、学科课程和活动课程相分离,依托学科课程进行法律教育 | 第30-32页 |
三、重实体法轻程序法,弱化用法能力的培养 | 第32-33页 |
四、义务本位的教学取向,弱化权利意识培养 | 第33-34页 |
第二节 以法律素质教育为导向的高校法律教育内容的特点 | 第34-41页 |
一、立足学生现代公民法律素质的全面发展,着力法律信仰培育 | 第34-35页 |
二、实体法和程序法相结合,突出法律运用能力的培养 | 第35-36页 |
三、学科课程和活动课程的合理交叉,促进学生法律素质的主动发展 | 第36-38页 |
四、以人为本,公民法律教育从义务本位向权利本位转变 | 第38-39页 |
五、道德教育和法律教育两维一体,依托综合课程进行法律教育 | 第39-41页 |
第三章 高校法律素质教育的实施方法 | 第41-55页 |
第一节 专门法律教育和渗透式法律教育相结合 | 第41-49页 |
一、法律情感教育的逐步融入 | 第41-43页 |
二、公共基础法律教育中个性教育渗入 | 第43-45页 |
三、普通法律教育中专业法律规范教育的渗入 | 第45-46页 |
四、其他学科分散式的法律教育渗透于集中式的法律教育 | 第46-48页 |
五、活动课程渗入学科课程中 | 第48-49页 |
第二节 丰富优化教学方式,提高法律教育实效 | 第49-55页 |
一、开设法律基础专题教育 | 第49-50页 |
二、案例法律教学 | 第50-52页 |
三、法律情境教育 | 第52-53页 |
四、诊所式法律教育 | 第53-55页 |
主要参考文献 | 第55-60页 |
后记 | 第6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