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雇佣关系中雇员受害救济体系的完善--从人损解释审视雇员因第三人受害的选择诉讼模式
中文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6页 |
前言 | 第6-7页 |
一、人损解释第十一条在实务中的理解分歧 | 第7-12页 |
1、问题的提出 | 第7-9页 |
2、两种相左的理解 | 第9-10页 |
3、判决的结果及其依据 | 第10-12页 |
二、对案例的法理分析 | 第12-21页 |
1、关于不真正连带责任制度 | 第12-17页 |
2、关于雇主承担雇员受害民事责任的依据 | 第17-19页 |
3、案件的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 | 第19-21页 |
三、对人损解释第十一条第一款的解读 | 第21-29页 |
1、雇主承担损害赔偿责任的三种形态 | 第21-22页 |
2、雇佣关系的本质 | 第22-25页 |
3、雇主承担的雇员受害责任的性质及归责原则 | 第25-27页 |
4、第三人和雇主承担雇员赔偿责任的比较 | 第27-29页 |
四、对我国雇主承担雇员受害责任制度的评析 | 第29-40页 |
1、与雇主责任相关的法律规定 | 第29-30页 |
2、对雇员选择诉讼模式理解的权威观点 | 第30-31页 |
3、本文与主流观点不同的理解 | 第31-33页 |
4、允许再诉必须明确的相关问题 | 第33-37页 |
5、雇主承担雇员受害责任的构成要件 | 第37-40页 |
五、完善雇员受害的救济途径 | 第40-47页 |
1、诉的选择与合并 | 第40-42页 |
2、诉讼管辖权和时效 | 第42-43页 |
3、案由的确定 | 第43-44页 |
4、判决的表述 | 第44页 |
5、判决的执行 | 第44-45页 |
6、雇主的求偿权 | 第45-47页 |
结束语 | 第47-48页 |
参考文献 | 第48-50页 |
攻读学位期间公开发表的文章及撰写的著作 | 第50-51页 |
致谢 | 第51-52页 |
详细摘要 | 第52-5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