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7页 |
| ABSTRACT | 第7-11页 |
| 0 前言 | 第11-16页 |
| ·研究背景、范围与意义 | 第11-12页 |
|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2-15页 |
| ·论文的结构 | 第15-16页 |
| 1 政府间税收竞争的一般理论 | 第16-31页 |
| ·政府间税收竞争的基本含义 | 第16-19页 |
| ·国外学者对政府间税收竞争的界定 | 第16-17页 |
| ·国内学者对政府间税收竞争的界定 | 第17-19页 |
| ·税收竞争的分类 | 第19-21页 |
| ·以地城范围为标准 | 第19页 |
| ·以政府层级的关系为标准 | 第19页 |
| ·以合法性为标准 | 第19-20页 |
| ·以竞争程度为标准 | 第20页 |
| ·其他标准 | 第20页 |
| ·本文所要论述的税收竞争类型 | 第20-21页 |
| ·政府间税收竞争的理论基础 | 第21-24页 |
| ·财政联邦主义分权理论 | 第21-22页 |
| ·公共选择学派的政府行为理论 | 第22-23页 |
| ·新制度经济学制度变迁和政区竞争理论 | 第23-24页 |
| ·地方政府间税收竞争的一般机理 | 第24-28页 |
| ·地方政府间税收竞争效应 | 第28-31页 |
| ·政府间税收竞争的积极效应 | 第28-29页 |
| ·政府间税收竞争的消极效应 | 第29-31页 |
| 2 我国地方政府间税收竞争原因及因素分析 | 第31-41页 |
| ·我国政府间税收竞争的原因 | 第31-36页 |
| ·我国政府间税收竞争是实行财政分权的必然结果 | 第31-32页 |
| ·市场化改革是地方政府间税收竞争产生的前提 | 第32页 |
| ·区域税收优惠政策是我国政府间税收竞争的体制渠道 | 第32-33页 |
| ·税权划分格局是影响我国政府间税收竞争的最直接因素 | 第33-35页 |
| ·要素流动性的局限是政府间税收竞争的制约条件 | 第35-36页 |
| ·导致我国地方政府间税收竞争不规范的因素分析 | 第36-41页 |
| ·不彻底性的分税制改革是导致税收竞争不规范的制度因素 | 第36-37页 |
| ·要素流动的局限制约着税收竞争规范展开 | 第37-39页 |
| ·不合理的官员考核与任免机制加剧了税收竞争的非规范发展 | 第39页 |
| ·人治传统和监督不力是影响税收竞争规范展开的政治环境因素 | 第39-41页 |
| 3 规范我国政府间税收竞争的对策选择 | 第41-56页 |
| ·转变政府职能,建立市场经济下的法治政府 | 第41-43页 |
| ·政府职能公共化 | 第41-42页 |
| ·政府行为法治化 | 第42页 |
| ·政府收入规范化 | 第42-43页 |
| ·规范税收优惠政策,构建地区政府间的协调与约束机制 | 第43-46页 |
| ·规范地方政府间税收利益的协调措施 | 第43-44页 |
| ·规范和清理现有的税收优惠政策 | 第44页 |
| ·强化税收竞争行为的外在约束机制 | 第44-46页 |
| ·深化分税制改革,理顺政府间的财政关系 | 第46-50页 |
| ·合理划分中央和地方的税收权限 | 第46-47页 |
| ·用法律形式稳定政府间财政关系 | 第47-48页 |
| ·建立地方政府对预算的自我约束 | 第48-49页 |
| ·建立规范的均等化转移支付制度 | 第49-50页 |
| ·改进税收计划管理,使税收计划服从经济税源 | 第50-52页 |
| ·树立经济税收观,进行准确的税收能力估算 | 第50页 |
| ·改进税收计划方法,进行科学的税收收入预测 | 第50-51页 |
| ·坚持依法治税,弱化税收计划的指令性特征 | 第51-52页 |
| ·采取适当方法提高税收努力程度 | 第52页 |
| ·创造规范政府间税收竞争的基础条件 | 第52-56页 |
| ·发展决策民主,健全居民偏好表露机制 | 第53页 |
| ·建立政府官员对当地居民负责的制度 | 第53-54页 |
| ·消除地区壁垒,形成要素的以足投票机制 | 第54-56页 |
| 参考文献 | 第56-57页 |
| 致谢 | 第57页 |
| 个人简历 | 第5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