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无线电电子学、电信技术论文--无线通信论文--无线电中继通信、微波通信论文

基于802.11的无线Mesh网络传输性能研究

摘要第1-7页
Abstract第7-9页
目录第9-12页
图表目录第12-14页
第一章 绪论第14-18页
   ·研究背景第14-15页
   ·研究目标及思路第15-16页
   ·本文的组织结构第16-17页
   ·本章小结第17-18页
第二章 WMN研究背景与现状第18-38页
   ·无线Mesh网络第18-21页
     ·WMN的组成第18页
     ·WMN的体系结构第18-20页
     ·WMN的特征第20-21页
   ·研究项目及相关标准第21-25页
     ·研究项目及解决方案第21-24页
     ·WMN相关标准第24-25页
   ·WMN设计的需求第25-26页
   ·WMN的研究现状第26-30页
     ·物理层传输技术第26页
     ·MAC层协议的改进第26-27页
     ·路由协议研究第27-28页
     ·传输协议研究第28-29页
     ·应用层研究第29页
     ·网络管理机制第29-30页
     ·安全解决方案第30页
     ·WMN中的跨层设计第30页
   ·基于IEEE 802.11的WMN第30-34页
     ·IEEE 802.11协议第30-33页
     ·基于IEEE 802.11协议的WMN第33-34页
   ·WMN的TCP传输第34-36页
     ·TCP协议介绍第34-35页
     ·无线网络中TCP的改进第35-36页
   ·WMN的实时多媒体传输第36-37页
     ·实时多媒体传输协议第36页
     ·实时多媒体传输在WMN中面临的问题第36-37页
   ·本章小结第37-38页
第三章 WMN传输性能测试第38-50页
   ·实验环境第38-39页
     ·WMN实验床第38-39页
     ·模拟工具第39页
   ·WMN中TCP传输性能测试第39-46页
     ·单条TCP流的传输性能第39-41页
     ·多条TCP流竞争环境下的传输性能第41-46页
   ·WMN中多媒体流传输的性能第46-49页
     ·多媒体流在WMN中的传输性能第47页
     ·有背景流环境下的多媒体流性能第47-49页
   ·本章小结第49-50页
第四章 WMN传输性能建模与分析第50-65页
   ·相关研究工作第50-51页
   ·IEEE 802.11 MAC协议分析第51-55页
     ·WMN中IEEE 802.11 MAC的工作方式第51-52页
     ·IEEE 802.11 MAC在WMN中所存在的问题第52-55页
   ·WMN传输协议分析第55-56页
     ·TCP协议在WMN中所存在的问题第55-56页
     ·多媒体传输协议在WMN中所存在的问题第56页
   ·WMN协议建模第56-59页
     ·MAC协议建模第56-58页
     ·TCP协议的建模第58-59页
   ·WMN传输性能分析第59-62页
     ·TCP延迟分析第59-60页
     ·TCP吞吐量分析第60-61页
     ·TCP公平性分析第61-62页
   ·模拟验证第62-64页
   ·本章小结第64-65页
第五章 DFA:动态帧分片与聚集机制第65-77页
   ·相关研究工作第65-66页
   ·丢包对传输性能的影响第66-68页
     ·丢包与重传第66-67页
     ·引起丢包的因素第67-68页
   ·无线信道状态分析第68-70页
     ·无线信道状态与BER的关系第68-69页
     ·基于Markov链的无线信道状态建模第69-70页
   ·动态帧分片与聚集机制(DFA)第70-74页
     ·动态信道误码率预测第70页
     ·最优帧长度计算第70-72页
     ·分片与聚集操作第72-74页
   ·模拟与性能分析第74-76页
   ·本章小结第76-77页
第六章 ACWA:自适应竞争窗口调节机制第77-89页
   ·相关研究工作第77页
   ·竞争窗口对传输性能的影响第77-79页
   ·带宽与延迟需求的评估第79-82页
     ·延迟需求的评估第80-81页
     ·带宽需求的评估第81-82页
     ·可用带宽的评估第82页
   ·自适应竞争窗口调节机制(ACWA)第82-86页
     ·ACWA的结构第82-83页
     ·流优先级需求分析第83-84页
     ·信道状态侦听第84-85页
     ·竞争窗口调节第85-86页
   ·模拟与分析第86-88页
   ·本章小结第88-89页
第七章 结束语第89-92页
   ·本文工作总结第89-90页
   ·本文主要贡献与创新点第90页
   ·未来工作展望第90-92页
参考文献第92-100页
附录:本文缩略语对照表第100-102页
致谢第102-103页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第103-104页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参加的项目第104页

论文共104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钢筋干拌自密实混凝土简支梁基本力学性能实验研究
下一篇:我国战略产业适度保护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