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5页 |
| Abstract | 第5-10页 |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14页 |
| ·论文背景 | 第10页 |
| ·国内外发展动态 | 第10-12页 |
| ·客户流失分析 | 第11页 |
| ·复杂网络研究 | 第11-12页 |
| ·论文工作内容及研究目标 | 第12-13页 |
| ·研究目标 | 第12页 |
| ·工作内容 | 第12-13页 |
| ·论文结构 | 第13-14页 |
| 第二章 客户流失 | 第14-21页 |
| ·客户流失的背景 | 第14页 |
| ·移动客户流失的定义 | 第14页 |
| ·客户流失的分类 | 第14-15页 |
| ·主动流失和被动流失 | 第15页 |
| ·内部流失与外部流失 | 第15页 |
| ·流失客户的细分 | 第15-16页 |
| ·根据客户资料的完整性细分 | 第16页 |
| ·根据客户的流失类型细分 | 第16页 |
| ·根据客户的价值进行细分 | 第16页 |
| ·客户流失的控制 | 第16-17页 |
| ·流失影响因素分析 | 第16-17页 |
| ·营销策略制定 | 第17页 |
| ·营销活动后评估 | 第17页 |
| ·传统客户流失预测的方法 | 第17-21页 |
| ·决策树 | 第17-18页 |
| ·神经网络 | 第18-19页 |
| ·回归法 | 第19-21页 |
| 第三章 复杂网络分析 | 第21-36页 |
| ·背景 | 第21-22页 |
| ·复杂网络的复杂性 | 第22-23页 |
| ·复杂网络的分析方法 | 第23-26页 |
| ·描述网络的两种基本方法 | 第23-24页 |
| ·社会网络分析的基本内容 | 第24-26页 |
| ·复杂网络分析的发展 | 第26-30页 |
| ·经典随机网络 | 第27页 |
| ·小世界(small world)网络 | 第27-28页 |
| ·无标度(Scale-Free,SF)网络 | 第28-29页 |
| ·改进BA模型 | 第29-30页 |
| ·复杂网络分析的意义 | 第30-31页 |
| ·复杂网络静态特征 | 第31-36页 |
| ·节点度 | 第31-32页 |
| ·路径 | 第32页 |
| ·聚集系数 | 第32-33页 |
| ·膨胀率 | 第33页 |
| ·连通性 | 第33-34页 |
| ·中介度 | 第34-35页 |
| ·同类性(assortativity) | 第35页 |
| ·团 | 第35-36页 |
| 第四章 复杂网络静态特征比较分析 | 第36-64页 |
| ·数据源 | 第36-37页 |
| ·非加权网络特征比较分析 | 第37-49页 |
| ·连通分量 | 第38-40页 |
| ·度和度分布 | 第40-41页 |
| ·聚集度 | 第41-43页 |
| ·膨胀率 | 第43-44页 |
| ·平均最短路径 | 第44-46页 |
| ·中介性 | 第46-47页 |
| ·团 | 第47-48页 |
| ·同类性 | 第48-49页 |
| ·加权静态特征比较分析 | 第49-57页 |
| ·加权中介度计算 | 第49-52页 |
| ·权度 | 第52-54页 |
| ·加权聚集度 | 第54-55页 |
| ·加权平均最短路径 | 第55-56页 |
| ·加权中介性 | 第56-57页 |
| ·静态特征提取与分析 | 第57-62页 |
| ·中介度与离网率 | 第57-60页 |
| ·静态特征的关联分析 | 第60-61页 |
| ·静态特征提取 | 第61-62页 |
| ·总结 | 第62-64页 |
| ·非加权静态特征比较分析 | 第62-63页 |
| ·加权静态特征比较分析 | 第63页 |
| ·电信呼叫图的静态特征提取分析 | 第63-64页 |
| 第五章 复杂网络在电信领域客户流失分析中的应用 | 第64-69页 |
| ·客户流失分类模型建立 | 第64-66页 |
| ·客户流失预测 | 第66页 |
| ·引入复杂网络静态特征的客户流失分析方法与传统方法对比分析 | 第66-68页 |
| ·从查全率和提升值角度比较 | 第67页 |
| ·从ARPU值的角度比较 | 第67-68页 |
| ·总结 | 第68-69页 |
| 第六章 结束语 | 第69-71页 |
| ·总结 | 第69页 |
| ·下一步工作 | 第69-71页 |
| 致谢 | 第71-72页 |
| 参考文献 | 第72-74页 |
| 研究生阶段发表的论文目录 | 第7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