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经济论文--农业经济论文--农业经济理论论文--土地经济学论文

关于我国失地农民就业问题的研究

中文摘要第1-5页
Abstract第5-9页
1 导言第9-18页
   ·研究的背景和意义第9-10页
   ·文献综述第10-12页
     ·关于失地农民状况的实证研究第10-11页
     ·失地农民就业困难原因分析的研究第11页
     ·对促进失地农民就业建议的研究第11-12页
   ·研究方法第12页
     ·问卷调查与个案研究相结合第12页
     ·理论研究与实证研究相结合第12页
   ·本文主要逻辑结构第12-13页
   ·本文基本概念界定第13-14页
     ·失地农民定义第13-14页
     ·就业概念界定第14页
   ·劳动经济学的相关理论第14-18页
     ·人口迁移的劳动经济学理论第14-15页
     ·劳动力市场分割理论第15-16页
     ·人力资本理论第16-18页
2 失地农民的产生和权益保障现状第18-25页
   ·加速城市化导致失地农民数量骤然增加第18-21页
     ·社会经济发展客观上要求城市化第18-19页
     ·政府推动是城市化的主导力量第19-21页
   ·失地农民权益保障状况第21-25页
     ·失地农民原有权益丧失第21-22页
     ·失地农民应享受的权益受损第22-25页
3 失地农民就业现状和制约因素分析第25-38页
   ·促进失地农民就业的依据分析第25-26页
     ·增加失地农民收入的主要渠道第25页
     ·提高失地农民心理健康水平的有效措施第25-26页
     ·推进城市化的客观要求第26页
   ·失地农民的就业现状第26-28页
     ·大量失地农民赋闲在家,以出租房屋为生第26-27页
     ·农民失地后就业意愿强烈第27页
     ·失地农民就业求职主要依靠社会网络第27页
     ·文化水平低成为求职的最大障碍第27页
     ·大部分失地农民没有参加就业培训第27-28页
   ·失地农民就业的制约因素之一:市场失灵第28-31页
     ·市场失灵的内涵第28页
     ·市场失灵在制约失地农民就业方面的表现第28-31页
   ·失地农民就业制约因素之二:政府失灵第31-36页
     ·政府失灵的内涵第31-32页
     ·政府失灵在制约失地农民就业方面的表现第32-36页
   ·失地农民就业制约因素之三:个体不匹配第36-38页
     ·失地农民的文化程度普遍偏低,造成结构性失业第36页
     ·失地农民就业心理仍待调整第36-38页
4 解决失地农民就业问题的政策措施建议第38-47页
   ·短期内措施之一:创造更多就业机会第38-40页
     ·探索多种灵活就业形式第38-39页
     ·鼓励灵活就业的发展第39-40页
   ·短期内措施之二:加强失地农民的职业技能培训第40-41页
     ·完善以政府为主的多渠道资金筹措机制第40-41页
     ·围绕市场需求展开培训第41页
     ·全面整合培训资源第41页
   ·长期措施之一:经济带动第41-44页
     ·推动第三产业调整第41-42页
     ·加快小城镇建设第42页
     ·进一步发展乡镇企业第42-43页
     ·促进农业产业化经营第43页
     ·鼓励非公有制经济和中小企业发展第43-44页
   ·长期措施之二:政策保障第44-45页
     ·统一城乡就业管理,提供就业综合服务第44页
     ·加快建立失地农民的社会保障体系第44页
     ·强化对失地农民就业后的利益保护第44-45页
   ·长期措施之三:失地农民的角色转化第45-47页
     ·对失地农民的集中居住区实行社区化管理第45页
     ·将失地农民子女的基础教育纳入到城镇教育体系第45-47页
5 主要结论及研究的不足之处第47-48页
附录1第48-50页
附录2第50-53页
参考文献第53-56页
致谢第56-57页
在校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第57-58页
详细摘要第58-61页

论文共61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乳癌topoⅡα表达的基本规律及与蒽环类药物疗效的相关性研究
下一篇:沈曾植书学方法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