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1页 |
第—章 绪论 | 第11-21页 |
·研究背景 | 第11-12页 |
·选题背景 | 第11页 |
·研究意义 | 第11-12页 |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2-17页 |
·国外及我国港、台地区相关研究 | 第12-16页 |
·国内相关研究 | 第16-17页 |
·研究目标、方法与框架 | 第17-19页 |
·研究目标 | 第17页 |
·研究方法 | 第17-18页 |
·研究内容与框架 | 第18-19页 |
·创新之处 | 第19页 |
·小结 | 第19-21页 |
第二章 我国工程项目引入partnering模式的背景分析 | 第21-45页 |
·我国现行工程项目管理模式下的风险分担 | 第21-25页 |
·我国现行工程项目管理模式分析 | 第21-24页 |
·我国现行工程项目管理模式下风险分担现状研究 | 第24-25页 |
·partnering模式在我国引入的可行性 | 第25-34页 |
·partnering模式产生背景分析 | 第25-26页 |
·partnering模式的概念模型及应用价值 | 第26-27页 |
·partnering模式运行的平台及关键因素 | 第27-29页 |
·partnering模式的组织结构及工作流程 | 第29-32页 |
·我国工程项目应用partnering模式的可行性分析 | 第32-34页 |
·改进的partnering模式 | 第34-43页 |
·传统partnering模式理念的改进 | 第34-35页 |
·partnering模式与我国常用工程项目管理模式的结合 | 第35-39页 |
·适用于我国工程项目的partnering协议 | 第39-43页 |
·小结 | 第43-45页 |
第三章 改进partnering模式下风险分担的理论基础 | 第45-53页 |
·和谐风险管理理论 | 第45-49页 |
·和谐管理理论 | 第45-47页 |
·和谐风险管理理论 | 第47-49页 |
·交易成本理论 | 第49-50页 |
·巴纳德组织理论 | 第50-51页 |
·价值链理论 | 第51页 |
·小结 | 第51-53页 |
第四章 改进partnering模式下风险分担体系的构建 | 第53-64页 |
·改进partnering模式下风险识别的方法与流程 | 第53页 |
·风险识别的方法 | 第53页 |
·风险识别的流程 | 第53页 |
·改进partnering模式下全寿命期风险因素分析 | 第53-58页 |
·工程项目全寿命期的界定 | 第53-55页 |
·全寿命期风险因素分析 | 第55-58页 |
·改进partnering模式下风险分担的原则与方法 | 第58-63页 |
·风险分担的原则 | 第58-59页 |
·风险分担的方法 | 第59-60页 |
·项目参与各方应分担的风险 | 第60-63页 |
·小结 | 第63-64页 |
第五章 改进partnering模式下风险分担的管理机制与计算模型 | 第64-95页 |
·改进partnering模式下的合同分析 | 第64-69页 |
·改进partnering模式的合同结构 | 第64-65页 |
·改进partnering模式的合同类型 | 第65-66页 |
·改进partnering模式的合同激励模型 | 第66-69页 |
·改进partnering模式下以合同体系为中心的风险分担管理机制 | 第69-72页 |
·改进partnering模式下风险分担的计算模型 | 第72-80页 |
·改进partnering模式下风险与收益分担的分析 | 第72-74页 |
·改进partnering模式下风险分担系数的计算 | 第74-78页 |
·改进partnering模式下风险分担系数的修正 | 第78-80页 |
·基于改进partnering的工程项目风险分担实证分析 | 第80-94页 |
·上海浦东国际机场建设项目 | 第81-84页 |
·香港启德花园项目风险分担算例分析 | 第84-94页 |
·小结 | 第94-95页 |
第六章 我国应用改进partnering模式的建议 | 第95-99页 |
·我国引入改进partnering模式的原则 | 第95页 |
·我国实施改进partnering模式的基础工作 | 第95-97页 |
·我国实施改进partnering模式应注意防范的问题 | 第97-98页 |
·小结 | 第98-99页 |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 | 第99-101页 |
·研究结论 | 第99页 |
·研究展望 | 第99-100页 |
·小结 | 第100-101页 |
参考文献 | 第101-105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第105-106页 |
致谢 | 第10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