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数理科学和化学论文--化学论文--无机化学论文--非金属元素及其化合物论文--第Ⅳ族非金属元素(碳和硅)及其化合物论文--碳C论文

非经典C60的捕获和富勒烯形成机理研究

摘要第1-15页
Abstract第15-17页
第一章 绪论第17-50页
   ·富勒烯的合成和分离第17-24页
     ·合成方法第17-22页
       ·石墨激光汽化法第17页
       ·石墨电弧放电法第17-18页
       ·太阳能法第18页
       ·火焰燃烧法第18-19页
       ·多环芳烃热裂解法第19-20页
       ·液相电弧法第20页
       ·辉光放电法第20-21页
       ·微波等离子体法第21页
       ·其它合成方法第21-22页
     ·分离方法第22-24页
       ·升华法和重结晶法第22-23页
       ·化学法第23页
       ·色谱法第23-24页
   ·非经典富勒烯第24-30页
     ·“独立五元环”规则(IPR规则)第24-26页
     ·小于C_(60)的富勒烯第26-28页
     ·C_(62)~C_(68)的富勒烯第28-30页
     ·其它非经典富勒烯第30页
   ·富勒烯形成机理研究第30-34页
     ·富勒烯形成机理研究现状第31-33页
       ·五元环道路第31页
       ·富勒烯道路第31-32页
       ·大环道路第32-33页
     ·Stone-Wales (pyracylene)转换第33-34页
   ·本课题的提出第34-37页
 参考文献第37-50页
第二章 抗腐蚀玻璃反应装置的研制第50-73页
   ·引言第50-52页
     ·已有的装置及缺点第51-52页
     ·对现有装置改进的思路第52页
   ·抗腐蚀玻璃装置的设计制造第52-61页
     ·设计要求第52-53页
     ·装置各组成部分第53-56页
     ·装置各组成部件的功能第56-59页
     ·装置的操作方法第59-60页
     ·玻璃组件的退火第60页
     ·本装置的优点第60-61页
   ·不锈钢合成装置第61-64页
     ·不锈钢装置的优点第61-62页
     ·不锈钢装置的缺点第62页
     ·不锈钢装置的操作第62-64页
   ·实验(装置运行)第64-66页
     ·不锈钢装置中的合成第64-65页
     ·抗腐蚀玻璃装置中的合成第65-66页
   ·结果与讨论第66-68页
     ·两套装置的真空度第66-67页
     ·两套装置的抗腐蚀能力第67-68页
   ·结论第68-70页
 参考文献第70-73页
第三章 卤素对富勒烯形成的影响第73-102页
   ·引言第73页
   ·实验第73-84页
     ·化学试剂第73-75页
       ·本章用到的卤源第73-74页
       ·本章用到的碳源第74页
       ·其它试剂第74-75页
     ·合成装置与仪器第75页
     ·产物的溶解和提取第75页
     ·产物的分离分析第75-77页
       ·色谱条件第75-77页
       ·质谱分析条件第77页
     ·抗腐蚀装置中合成条件的研究第77-83页
       ·反应容器的容积第77-79页
       ·电流类型的不同第79页
       ·电流大小的影响第79页
       ·电极形状第79-80页
       ·热对流的利用第80-82页
       ·反应对气体分压的依赖性第82-83页
     ·不锈钢装置的条件探索第83-84页
       ·不锈钢装置的He分压第83页
       ·不锈钢装置电流强度第83-84页
   ·结果与讨论第84-99页
     ·反应容器大小的影响第84-85页
     ·电流类型的影响第85-86页
     ·电流大小第86-87页
     ·电极形状的影响第87-88页
     ·He 分压的影响第88-90页
     ·CCl_4蒸汽分压的影响第90页
     ·Cl_2分压的影响第90-95页
     ·氟对反应的影响第95-96页
     ·溴对反应的影响第96-99页
   ·结论第99-100页
 参考文献第100-102页
第四章 以氯捕获亚稳态碳簇第102-121页
   ·引言第102-103页
   ·实验第103-104页
     ·化学试剂第103页
     ·反应装置与仪器第103页
     ·分析方法第103-104页
     ·宏量合成第104页
   ·结果与讨论第104-115页
     ·结果第104-113页
       ·C_6~C_(20)含氯碳簇第104-106页
       ·C_(22)~C_(30)含氯碳簇第106-107页
       ·C_(32)~C_(48)含氯碳簇第107-109页
       ·C_(50)Cl_(10)及C_(52)~C_(58)氯化小富勒烯第109-111页
       ·C_(60)的异构体第111-112页
       ·C_(62)~C_(68)氯化富勒烯第112页
       ·C_(70)及以上的氯化富勒烯第112-113页
       ·碳纳米管的生成第113页
     ·讨论第113-115页
       ·机理探索的线路设计第113-114页
       ·含氯碳簇(富勒烯)的稳定性第114页
       ·形成机理的线索第114-115页
       ·形成机理尚存的空缺第115页
   ·结论第115-117页
 参考文献第117-121页
第五章 C_(60)异构体的合成、分离和表征第121-142页
   ·引言第121页
   ·实验第121-123页
     ·产物的合成第121-122页
       ·以不锈钢装置合成第122页
       ·以玻璃装置合成第122页
     ·产物的提取第122页
     ·产物的分离第122页
     ·产物的纯化第122-123页
   ·结果与讨论第123-138页
     ·目标产物C_(60)Cl_8的确定第123页
     ·制备性分离第123-127页
       ·第一轮制备分离第123-124页
       ·第二轮制备分离第124-125页
       ·第三轮制备分离第125-126页
       ·第四轮制备分离第126-127页
     ·C_(60)Cl_8的纯化第127页
     ·C_(60)Cl_8的表征第127-136页
       ·C_(60)Cl_8的晶体结构第127-129页
       ·C_(60)Cl_8的红外光谱第129-130页
       ·C_(60)Cl_8的核磁共振谱第130-131页
       ·C_(60)Cl_8的多级质谱第131页
       ·C_(60)Cl_8的MALDI-TOF谱第131-134页
       ·C_(60)Cl_8的原位变温拉曼光谱第134-135页
       ·C_(60)Cl_8晶体的电导率测定第135-136页
     ·C_(60)Cl_8性质预测第136-138页
       ·芳香性第136-138页
       ·取代衍生化反应第138页
       ·聚合特性第138页
   ·结论第138-140页
 参考文献第140-142页
第六章 ~(13)C标记研究富勒烯的形成第142-173页
   ·引言第142-143页
   ·实验第143-148页
     ·试剂第143页
     ·表征仪器第143页
     ·装置与合成条件第143-144页
       ·装置第143页
       ·合成条件的优化第143-144页
     ·遇到的问题及解决方法第144-145页
     ·~(13)C标记的研究第145-148页
       ·以~(13)CCl_4标记第145页
       ·以~(13)C石墨粉标记第145-146页
       ·产物中~(13)C含量的检测和标定第146-148页
   ·结果与讨论第148-169页
     ·结果第148-158页
       ·以~(13)CCl_4标记的结果第148-153页
       ·以~(13)C粉标记的结果第153-156页
       ·~(13)C在产物中的分布第156-158页
       ·C_(50)C_(10)和C_(60)Cl_8产率的提高第158页
     ·讨论第158-169页
       ·反应中的四个梯度第158-160页
       ·电弧等离子体反应图景第160-164页
       ·扩散与碰撞第164-165页
       ·富勒烯形成机理推测第165-168页
       ·几个问题的探究第168-169页
       ·氯参与下的stone-wales 转换第169页
   ·结论第169-171页
 参考文献第171-173页
致谢第173页

论文共173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诗歌编辑、诗人和诗论家:特殊身份特别贡献--论宗白华对新诗的贡献
下一篇:真诚·怀疑·迷茫--论张洁小说中两性关系叙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