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3页 |
Abstract | 第3-5页 |
中文文摘 | 第5-10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0-38页 |
·锂离子电池的产生及特点 | 第10页 |
·锂离子电池的工作原理及结构 | 第10-12页 |
·锂离子电池的工作原理 | 第10-11页 |
·锂离子电池的结构 | 第11-12页 |
·锂离子电池相关材料 | 第12-15页 |
·正极材料 | 第12-13页 |
·电解质 | 第13-15页 |
·非水电解质 | 第13-14页 |
·聚合物电解质 | 第14-15页 |
·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 | 第15-26页 |
·简介 | 第15页 |
·锂-过渡金属氮化物 | 第15-16页 |
·纳米硅及硅化物 | 第16-17页 |
·锡基材料 | 第17-20页 |
·氧化物 | 第17-18页 |
·锡盐 | 第18-19页 |
·复合氧化物 | 第19-20页 |
·新型合金负极材料 | 第20-26页 |
·Si基合金 | 第21页 |
·Sn基合金 | 第21-26页 |
·钛、铁等氧化物负极材料 | 第26页 |
·本论文的研究内容及研究设想 | 第26-27页 |
·本文研究特色 | 第27-29页 |
参考文献 | 第29-38页 |
第2章 负极材料 Cu_6Sn_5合金的电化学性能 | 第38-54页 |
·实验部分 | 第38-40页 |
·样品的制备 | 第38-39页 |
·锡铜膜电极的制备 | 第38-39页 |
·电极的烧结 | 第39页 |
·样品物相的测试 | 第39-40页 |
·充放电性能测试 | 第40页 |
·电化学阻抗的测试 | 第40页 |
·样品热稳定性分析 | 第40页 |
·样品的显微图像的观察 | 第40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40-50页 |
·镀液配方对电极循环性能的影响 | 第40-42页 |
·样品的循环性能比较 | 第40-41页 |
·样品的库仑效率比较 | 第41-42页 |
·烧结温度对电极循环性能的影响 | 第42-50页 |
·样品循环性能 | 第42-44页 |
·样品的物相结构 | 第44-46页 |
·样品的交流阻抗谱 | 第46-47页 |
·样品的热稳定性 | 第47-49页 |
·样品表面的显微形貌 | 第49-50页 |
·电池的存放性能 | 第50页 |
·本章小结 | 第50-52页 |
参考文献 | 第52-54页 |
第3章 控制氧化法制备锡铜合金复合氧化膜 | 第54-66页 |
·实验部分 | 第54-55页 |
·样品的制备 | 第54-55页 |
·Sn-Cu合金薄膜的制备 | 第54页 |
·电极的烧结 | 第54页 |
·Sn-Cu合金氧化膜的制备 | 第54-55页 |
·电化学性能测试 | 第55页 |
·样品的SEM表征 | 第55页 |
·样品的原子力显微图像的观察 | 第55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55-63页 |
·镀液组成对电极循环性能的影响 | 第55-56页 |
·烧结温度对电极循环性能的影响 | 第56-58页 |
·空气和氩气流量比对电极循环性能的影响 | 第58-60页 |
·样品厚度对电极循环性能的影响 | 第60-61页 |
·P样品的电化学性能 | 第61-63页 |
·P样品140循环充放电实验的结果 | 第61-62页 |
·P样品140次循环的充放电效率图 | 第62-63页 |
·P样品的原子力显微图像观察 | 第63页 |
·本章小结 | 第63-66页 |
第4章 锡-镍钴-铜复合合金负极材料的电化学性能 | 第66-78页 |
·实验部分 | 第66-67页 |
·样品的制备 | 第66-67页 |
·铜箔上镀镍钴合金 | 第66页 |
·镍钴合金膜层镀锡 | 第66页 |
·电极的烧结 | 第66-67页 |
·样品的物相结构 | 第67页 |
·电化学性能测试 | 第67页 |
·电化学阻抗的测试 | 第67页 |
·样品的原子力显微图像的观察 | 第67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67-75页 |
·烧结温度对电极循环性能的影响 | 第67-71页 |
·电极的电化学性能 | 第67-69页 |
·样品的物相结构 | 第69-70页 |
·230℃样品的交流阻抗谱图 | 第70-71页 |
·镀锡和镀镍钴合金质量比例对电极循环性能的影响 | 第71-75页 |
·电极的电化学性能 | 第72-74页 |
·样品的物相结构 | 第74-75页 |
·样品的原子力显微图像观察 | 第75页 |
·本章小结 | 第75-77页 |
参考文献 | 第77-78页 |
结论 | 第78-79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承担的科研任务与主要成果 | 第79-80页 |
致谢 | 第80-81页 |
个人简历 | 第81-8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