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生物科学论文--植物学论文--植物生态学和植物地理学论文

基于RS、GIS技术的现代黄河三角洲植物群落演替数量分析及近30年植被动态研究

中文摘要第1-11页
Abstract第11-16页
第一章 前言第16-27页
   ·基于“3S”技术植被动态研究进展第16-17页
   ·植被遥感分类方法研究进展第17-19页
   ·植被指数研究进展第19-23页
   ·植物群落演替研究进展第23页
   ·植被数量分类和排序研究概述第23-25页
   ·黄河三角洲植被研究现状第25-26页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第26页
   ·研究的创新性第26-27页
第二章 研究区概况第27-30页
   ·现代黄河三角洲的概念与范围第27页
   ·现代黄河三角洲的自然条件第27-30页
第三章 研究方法第30-39页
   ·遥感数据处理方法第30-36页
   ·野外实地调查第36-39页
第四章 现代黄河三角洲生态系统特点第39-43页
   ·具有湿地生态系统的特点第39页
   ·潮间带及近海岸湿地物种繁多第39-40页
   ·系统具有不稳定性和脆弱性第40-43页
第五章 现代黄河三角洲植物群落演替数量分析第43-57页
   ·演替阶段的划分第43-49页
   ·植物物种重要值、频度及生活型分析第49-52页
   ·群落演替度和演替过程分析第52页
   ·群落演替的物种多样化变化第52-53页
   ·演替关系的排序分析第53-57页
第六章 现代黄河三角洲近30年植被覆盖变化第57-62页
   ·植被覆盖面积变化分析第57-58页
   ·植被覆盖分级第58-62页
第七章 现代黄河三角洲主要植被近30年动态变化第62-74页
   ·芦苇群落动态变化第62页
   ·柽柳群落动态变化第62-63页
   ·碱蓬群落动态变化第63页
   ·农田动态变化第63页
   ·刺槐林动态变化第63-65页
   ·湿地动态变化第65-74页
第八章 现代黄河三角洲植物群落空间分布特征及与土壤含盐量的关系研究第74-84页
   ·现代黄河三角洲植物群落空间分布特征第74-78页
   ·植物分布与土壤盐分的关系第78-84页
第九章 讨论与结论第84-89页
   ·讨论第84-86页
   ·结论第86-88页
   ·进一步的研究工作展望第88-89页
参考文献第89-96页
致谢第96-97页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获奖目录第97-98页
附图:现代黄河三角洲主要植物群落照片第98-103页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第103页

论文共103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X-线照射对肺癌转移相关基因MMP-9及E-钙粘素表达的影响
下一篇:日本后现代语境下的村上春树小说读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