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合土钉墙的有限分析
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12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2-22页 |
·土钉支护的发展历史 | 第12-17页 |
·深基坑支护技术简介 | 第12-13页 |
·深基坑支护类型 | 第13-14页 |
·土钉支护简介 | 第14页 |
·土钉支护国内外的研究发展 | 第14-16页 |
·土钉支护技术研究存在的问题 | 第16-17页 |
·复合土钉墙支护的形成与发展 | 第17-21页 |
·复合土钉墙的出现与简介 | 第17页 |
·复合土钉墙的基本形式 | 第17-20页 |
·复合土钉墙的研究现状 | 第20-21页 |
·复合土钉支护现在存在的问题 | 第21页 |
·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 | 第21-22页 |
第二章 复合土钉墙的原理 | 第22-32页 |
·基坑支护的理论 | 第22-24页 |
·土钉支护的理论研究 | 第24-26页 |
·土钉作用原理在各国的发展 | 第24-25页 |
·土钉支护的一些假定研究 | 第25-26页 |
·土钉墙的分析方法 | 第26页 |
·复合土钉墙的破坏研究 | 第26-32页 |
·围护桩的破坏 | 第26-28页 |
·复合土钉墙组合中的土钉墙整体破坏 | 第28-29页 |
·面层、拉筋的破坏 | 第29-30页 |
·复合土钉墙组合中的土钉墙内部破坏 | 第30-32页 |
第三章 复合土钉墙的设计与施工 | 第32-44页 |
·复合土钉墙中土钉墙的设计 | 第32-38页 |
·土钉墙的设计依据 | 第32页 |
·土钉墙构造及设计要求 | 第32页 |
·土钉墙的设计步骤 | 第32-33页 |
·土钉的抗拉承载力计算 | 第33-34页 |
·土钉墙整体稳定性验算 | 第34-36页 |
·王步云设计法 | 第36-38页 |
·锚杆支护设计方法综述 | 第38-39页 |
·土钉墙的施工 | 第39-44页 |
第四章 有限元分析 | 第44-64页 |
·有限元法概述 | 第44-45页 |
·MIDAS-GTS软件的介绍 | 第45-47页 |
·MIDAS-GTS程序的基本特点 | 第45页 |
·MIDAS/GTS的分析功能 | 第45-46页 |
·MIDAS/GTS的操作流程 | 第46-47页 |
·本构模型的选择 | 第47-48页 |
·土体的本构模型的选择 | 第47-48页 |
·土钉、预应力锚索和水泥土搅拌桩本构模型的选择 | 第48页 |
·初始应力场的模拟 | 第48页 |
·MIDAS/GTS中各种单元的实现方法 | 第48-49页 |
·工程算例 | 第49-52页 |
·工程概况 | 第49页 |
·计算模型的简示图 | 第49-50页 |
·网格的划分 | 第50-51页 |
·施工过程的模拟 | 第51-52页 |
·计算结果分析 | 第52-64页 |
·复合土钉墙基坑水平位移分析 | 第53页 |
·复合土钉墙基坑垂直位移分析 | 第53-55页 |
·复合土钉墙中土钉轴力在施工过程中的变化 | 第55-56页 |
·复合土钉墙中预应力锚索轴力在施工过程中的变化 | 第56-58页 |
·复合土钉墙搅拌桩自身受力 | 第58-59页 |
·坡顶不同加载条件下基坑的变形分析 | 第59-61页 |
·不同支护形式的对比 | 第61-64页 |
第五章 工程对比 | 第64-78页 |
·工程概况 | 第64-65页 |
·场地工程地质条件 | 第65-67页 |
·要点分析 | 第67-68页 |
·要点分析 | 第67页 |
·基坑侧壁安全等级确定 | 第67-68页 |
·基坑支护方案 | 第68-69页 |
·南北两侧支护设计 | 第68页 |
·西侧支护设计 | 第68-69页 |
·东侧支护设计 | 第69页 |
·施工技术要点(难点) | 第69-70页 |
·基坑的监测 | 第70-72页 |
·监测目的 | 第70页 |
·监测项目 | 第70页 |
·沉降监测 | 第70-71页 |
·位移观测 | 第71页 |
·监测时间与频率 | 第71-72页 |
·监控报警 | 第72-73页 |
·临近建筑物变形监控 | 第72页 |
·基坑边坡及地面变形监控 | 第72-73页 |
·应急处理措施 | 第73-74页 |
·监测结果与有限元分析结果对比 | 第74-78页 |
·基坑水平位移的比较 | 第74-75页 |
·基坑沉降的比较 | 第75页 |
·槽底隆起位移的比较 | 第75-76页 |
·土体变形的时间效应 | 第76页 |
·土体变形的空间效应 | 第76页 |
·冬季施工的影响 | 第76页 |
·土钉拉力随施工进度而变化 | 第76页 |
·预应力锚索轴力的比较 | 第76-78页 |
第六章 结论和展望 | 第78-80页 |
·结论 | 第78-79页 |
·展望 | 第79-80页 |
致谢 | 第80-81页 |
参考文献 | 第81-8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