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汉乡里制度和管理研究
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10页 |
绪论 | 第10-16页 |
一、研究现状 | 第10-13页 |
二、选题的意义 | 第13-14页 |
三、创新之处 | 第14-16页 |
第一章 乡、里制度的起源和演变 | 第16-26页 |
一、殷商时期的邑、里、丘 | 第16-17页 |
二、西周时期的乡遂制度 | 第17-19页 |
三、乡里制度的初步形成 | 第19-26页 |
第二章 秦汉乡里的赋役征派和户籍管理 | 第26-56页 |
一、口赋、户赋制度和征收管理 | 第27-31页 |
二、田租制度和征收管理 | 第31-33页 |
三、刍藁制度和征收管理 | 第33-36页 |
四、兵徭役征派制度和管理 | 第36-46页 |
(一) 秦汉时期的兵、徭役制度 | 第36-40页 |
(二) 两汉的徭役征派和管理 | 第40-43页 |
(三) 秦汉乡里的兵役管理 | 第43-46页 |
五、秦汉乡里的户籍制度和管理 | 第46-56页 |
(一) 秦汉户籍的编制 | 第47-48页 |
(二) 乡里户籍的内容 | 第48-51页 |
(三) 乡里户籍的管理 | 第51-54页 |
(四) 乡里户籍管理的意义 | 第54-56页 |
第三章 秦汉时期的乡里教化 | 第56-70页 |
一、乡里社会教育 | 第57-61页 |
二、乡里的孝文化传播和产生的社会后果 | 第61-63页 |
三、秦汉乡里的学校教育 | 第63-70页 |
第四章 秦汉时期的乡里社会治安 | 第70-84页 |
一、秦汉时期的游徼 | 第70-72页 |
二、秦和西汉的乡亭 | 第72-78页 |
(一) 乡亭的建筑结构和位置 | 第74-75页 |
(二) 秦和西汉的乡亭职能 | 第75-78页 |
三、东汉乡亭的职能和“循行” | 第78-81页 |
四、秦汉乡亭性质演变的原因 | 第81-84页 |
第五章 秦汉时期的乡里自治 | 第84-91页 |
一、民间组织父老僤 | 第85-87页 |
二、半民间自治组织正弹 | 第87-91页 |
结语 | 第91-92页 |
参考文献 | 第92-97页 |
致谢 | 第97-98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过的论文 | 第9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