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9页 |
引言 | 第9-11页 |
一、我国民间借贷的现状 | 第11-17页 |
(一) “孙大午案”案情概要 | 第11页 |
(二) 我国民间借贷在实践中的具体样态 | 第11-15页 |
1、个人之间的借贷 | 第12页 |
2、合会 | 第12页 |
3、私人钱庄 | 第12-13页 |
4、典当行 | 第13-14页 |
5、小额信贷公司 | 第14-15页 |
(三) 我国民间借贷相关法律评述 | 第15-17页 |
二、民间借贷面临的法律风险探析 | 第17-22页 |
(一) 私法层面 | 第17-19页 |
1、法律规定不协调导致意思自治原则受到限制 | 第17页 |
2、诚实信用原则失灵,导致纠纷不断 | 第17-18页 |
3、借贷双方法律意识淡薄,借贷合同不规范 | 第18-19页 |
(二) 公法层面 | 第19-22页 |
1、民间借贷合法与非法的界限模糊不清 | 第19页 |
2、可能演变成集资诈骗罪 | 第19-20页 |
3、可能触犯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 | 第20-22页 |
三、民间借贷法律风险的防范路径 | 第22-29页 |
(一) 借鉴国外经验,完善民间借贷法律制度 | 第22-23页 |
(二) 明确民间借贷与违法犯罪行为的区分标准 | 第23-25页 |
(三) 构建市场准入制度和退出机制 | 第25-26页 |
(四) 建立民间信用跟踪监测体系 | 第26-27页 |
(五) 建立民间借贷自律制度 | 第27页 |
(六) 加强法律宣传,提高群众防范民间借贷法律风险的意识 | 第27-29页 |
结论 | 第29-30页 |
参考文献 | 第30-32页 |
发表文章目录 | 第32-33页 |
致谢 | 第33-34页 |
个人简况及联系方式 | 第34-3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