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11页 |
ABSTRACT | 第11-13页 |
引言 | 第13-15页 |
一、行政许可设定制度的基本理论 | 第15-32页 |
(一) 行政许可的概念、特征及作用 | 第15-17页 |
1. 行政许可的概念与特征 | 第15-16页 |
2. 行政许可的作用 | 第16-17页 |
(二) 行政许可设定的含义 | 第17-19页 |
1. 行政许可设定是国家机关行使国家权力的活动 | 第18-19页 |
2. 行政许可设定是国家机关创设行政许可规范的活动 | 第19页 |
(三) 行政许可设定的原则 | 第19-21页 |
1. 法定原则 | 第20页 |
2. 平衡原则 | 第20-21页 |
3. 适时原则 | 第21页 |
(四) 行政许可的设定权 | 第21-24页 |
1. 立法机关设定的模式 | 第21-22页 |
2. 立法机关和行政机关都可设定的模式 | 第22-24页 |
(五) 行政许可设定的范围 | 第24-27页 |
1. 可以设定许可的事项 | 第25-26页 |
2. 可以不设定许可的事项 | 第26-27页 |
(六) 行政许可设定的程序 | 第27-32页 |
1. 听取意见制度 | 第29-30页 |
2. 说明理由制度 | 第30页 |
3. 评价制度 | 第30-32页 |
二、国外行政许可设定制度述评 | 第32-38页 |
(一) 美国行政许可设定制度 | 第32-33页 |
(二) 英国行政许可设定制度 | 第33-34页 |
(三) 德国行政许可设定制度 | 第34-35页 |
(四) 日本行政许可设定制度 | 第35-37页 |
(五) 国外行政许可设定制度的特色 | 第37-38页 |
1. 行政许可设定范围有严格限制 | 第37页 |
2. 行政许可设定中注重公众参与 | 第37-38页 |
三、我国行政许可设定制度分析 | 第38-44页 |
(一) 我国行政许可制度的历史沿革 | 第38-39页 |
(二) 我国行政许可设定制度的缺陷 | 第39-43页 |
1. 设定范围不明确 | 第39-40页 |
2. 设定权缺乏有效制约 | 第40-42页 |
3. 设定程序可操作性不强 | 第42-43页 |
(三) 我国行政许可设定立法缺陷之成因 | 第43-44页 |
1. 主观上——受到传统审批观念的束缚 | 第43页 |
2. 客观上——市场发育不成熟 | 第43页 |
3. 操作上——立法技术的局限 | 第43-44页 |
四、我国行政许可设定制度的完善 | 第44-49页 |
(一) 完善行政许可设定制度的必要性 | 第44-45页 |
1. 政府依法行政、转变职能的必然要求 | 第44页 |
2. 保护许可相对人合法权益的必要前提 | 第44页 |
3. 行政许可设定的现实需要 | 第44-45页 |
(二) 我国行政许可设定制度的完善建议 | 第45-49页 |
1. 明确设定范围 | 第45页 |
2. 严格限定设定权 | 第45-47页 |
3. 完善设定程序 | 第47-49页 |
结语 | 第49-50页 |
参考文献 | 第50-52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第52-53页 |
致谢 | 第53-54页 |
个人简况及联系方式 | 第54-5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