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猪水肿病大肠杆菌二重PCR检测方法及三价灭活菌苗研究
摘要 | 第1-9页 |
ABSTRACT | 第9-11页 |
缩略词(Abbreviation) | 第11-12页 |
1. 文献综述 | 第12-21页 |
·猪水肿病病原 | 第12-15页 |
·猪水肿病病原的发现 | 第12页 |
·致猪水肿病大肠杆菌的特征 | 第12页 |
·致猪水肿病大肠杆菌的毒力因子 | 第12-15页 |
·猪水肿病流行病学 | 第15页 |
·猪水肿病发病机理及影响因素 | 第15-17页 |
·免疫能力 | 第15-16页 |
·营养水平 | 第16页 |
·遗传抗性 | 第16-17页 |
·临床症状及剖检病变 | 第17页 |
·猪水肿病的诊断 | 第17-18页 |
·病原菌的分离与检测 | 第17-18页 |
·免疫学检测 | 第18页 |
·猪水肿病的药物治疗 | 第18页 |
·猪水肿病的免疫预防 | 第18-21页 |
·传统疫苗 | 第18-19页 |
·亚单位疫苗 | 第19页 |
·基因工程疫苗 | 第19-21页 |
2. 目的和意义 | 第21-22页 |
3. 材料与方法 | 第22-32页 |
·材料 | 第22-23页 |
·病料来源 | 第22页 |
·细菌菌种和待检菌株 | 第22页 |
·对照血清和O抗原定型血清 | 第22页 |
·主要试剂及溶液配置 | 第22-23页 |
·主要实验器材 | 第23页 |
·试验动物 | 第23页 |
·方法 | 第23-32页 |
·病原菌的分离、鉴定 | 第23-24页 |
·PCR检测方法的建立 | 第24-25页 |
·PCR检测方法的应用 | 第25页 |
·致猪水肿病大肠杆菌血清型鉴定及药敏试验 | 第25-26页 |
·致猪水肿病大肠杆菌培养特性的研究 | 第26-27页 |
·动物感染试验及疫苗菌株筛选 | 第27-28页 |
·猪水肿病灭活菌苗菌种的研究 | 第28-29页 |
·猪水肿病灭活疫苗的实验室制备 | 第29-30页 |
·猪水肿病灭活菌苗的安全性试验 | 第30页 |
·猪水肿病灭活菌苗免疫效力检验 | 第30-31页 |
·病理切片的制作与观察 | 第31页 |
·猪水肿病灭活菌苗免疫期及抗体消长 | 第31-32页 |
4. 结果与分析 | 第32-49页 |
·致病性大肠杆菌的分离鉴定结果 | 第32页 |
·PCR检测方法的建立及应用 | 第32-35页 |
·热裂解法与菌液直接扩增法的比较 | 第32页 |
·单一PCR方法与二重PCR方法的优化 | 第32-34页 |
·PCR反应的特异性和灵敏性 | 第34-35页 |
·在鉴别诊断中的应用 | 第35页 |
·致猪水肿病大肠杆菌血清分型及药敏试验 | 第35-37页 |
·致猪水肿病大肠杆菌的血清型鉴定 | 第35页 |
·致猪水肿病大肠杆菌药敏试验结果 | 第35-37页 |
·致猪水肿病大肠杆菌培养特性的研究 | 第37-41页 |
·致猪水肿病大肠杆菌培养基 | 第37-38页 |
·致猪水肿病大肠杆菌生长曲线 | 第38-40页 |
·致猪水肿病大肠杆菌的菌种保存 | 第40页 |
·致猪水肿病大肠杆菌在不同溶液中的存活时间 | 第40-41页 |
·致猪水肿病大肠杆菌动物毒力试验及疫苗菌株的筛选 | 第41-43页 |
·SPF级昆明小鼠感染试验 | 第41页 |
·疫苗候选菌株的筛选 | 第41-42页 |
·仔猪感染试验 | 第42-43页 |
·灭活菌苗菌种的研究 | 第43-45页 |
·菌种的纯粹性检验 | 第43页 |
·基础菌种的培养、生化鉴定、毒力基因和血清学特性 | 第43页 |
·菌种毒力稳定性测定 | 第43-44页 |
·菌种免疫原性稳定性测定 | 第44-45页 |
·猪水肿病灭活菌苗安全性试验 | 第45-47页 |
·SPF级昆明小鼠接种的安全性 | 第45页 |
·断奶仔猪接种的安全性 | 第45-46页 |
·哺乳仔猪一次单剂量接种的安全性 | 第46页 |
·哺乳仔猪一次超剂量接种的安全性 | 第46-47页 |
·灭活菌苗效力检验、免疫期及抗体消长规律测定试验 | 第47-49页 |
·仔猪二免后14日后攻毒试验 | 第47页 |
·不同试验组猪在攻毒后的病理学观察 | 第47-48页 |
·灭活疫苗免疫期及抗体消长测定 | 第48-49页 |
5. 讨论与结论 | 第49-53页 |
·讨论 | 第49-51页 |
·致猪水肿病大肠杆菌二重PCR检测方法 | 第49页 |
·致猪水肿病大肠杆菌分离鉴定和药敏试验 | 第49-50页 |
·猪水肿病灭活疫苗的研究 | 第50-51页 |
·结论 | 第51-53页 |
参考文献 | 第53-59页 |
附录1 | 第59-61页 |
附录2 | 第61-62页 |
致谢 | 第6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