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矿业工程论文--矿山压力与支护论文--矿山压力与岩层移动论文--岩层移动论文

基于CMS实测的采空区群稳定性数值模拟研究

摘要第1-4页
ABSTRACT第4-6页
目录第6-8页
第一章 绪论第8-17页
   ·引言第8页
   ·课题的由来、研究目的和意义第8-9页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9-14页
     ·采空区探测研究现状第9-11页
     ·采空区稳定性数值模拟研究现状第11-13页
     ·初始地应力研究进展第13-14页
   ·本文研究的内容及技术路线第14-16页
   ·本章小结第16-17页
第二章 采空区三维精密探测第17-24页
   ·采空区三维探测工具CMS简介第17-21页
     ·CMS系统基本组成第17-18页
     ·CMS工作基本原理第18-20页
     ·CMS系统工作数据流第20-21页
   ·采空区CMS现场探测第21页
   ·CMS原始探测数据预处理第21-23页
   ·本章小结第23-24页
第三章 基于实测的采空区群稳定性数值模拟基础模型的构建第24-34页
   ·三维矿床建模软件SURPAC简介第24-26页
     ·SURPAC实体模型及其构建特点第24-25页
     ·SURPAC块体模型及其构建特点第25-26页
   ·基于SURPAC的基础模型构建第26-33页
     ·地表实体模型的建立第26-27页
     ·基于CMS探测的采空区SURPAC实体模型的构建第27-28页
     ·岩层实体模型的建立第28-29页
     ·块体模型的建立第29-31页
     ·建立约束文件对块体模型单元块属性赋值第31-33页
   ·本章小结第33-34页
第四章 基于基础模型的FLAC~(3D)数值计算模型的构建第34-42页
   ·三维建模软件与数值模拟软件的耦合方式第34-35页
   ·SURPAC软件可视化网格与FLAC~(3D)软件数值计算网格第35-36页
     ·SURPAC软件可视化网格第35页
     ·FLAC~(3D)软件数值计算网格第35-36页
   ·SURPAC与FLAC~(3D)数据文件格式及转换程序的研制第36-40页
     ·SURPAC与FLAC~(3D)数据文件的格式第36-37页
     ·模型转换程序的研制第37-40页
   ·基础模型导入FLAC~(3D)第40-41页
   ·本章小节第41-42页
第五章 基于快速应力边界法的初始应力场模拟研究第42-52页
   ·初始应力场研究理论第42-43页
   ·初始应力场模拟方法第43-45页
     ·常用数值计算软件初始应力场模拟方法第43-44页
     ·快速应力边界法(S-B法)地应力场拟合法第44-45页
   ·铜坑矿初始应力场模拟第45-48页
     ·模拟方案第45页
     ·计算参数及约束条件第45-46页
     ·Mohr-Coulomb本构模型第46-48页
   ·初始应力场模拟结果第48-51页
   ·本章小结第51-52页
第六章 采空区群稳定性数值模拟分析第52-71页
   ·采空区群稳定性模拟计算第52-53页
   ·模拟结果分析第53-66页
     ·位移场分析第53-59页
     ·应力场分析第59-64页
     ·塑性区分析第64-66页
   ·采空区稳定性评价第66-69页
   ·本章小结第69-71页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第71-73页
   ·全文结论第71-72页
   ·主要创新点第72页
   ·下一步工作展望第72-73页
参考文献第73-78页
致谢第78-79页
攻读学位期间的主要科研成果第79页

论文共79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我国村委会选举中的问题研究
下一篇:高压共轨柴油机起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