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缩略词表 | 第7-9页 |
引言 | 第9-11页 |
材料与方法 | 第11-21页 |
1 实验材料 | 第11-13页 |
·实验动物 | 第11页 |
·药品及试剂 | 第11-12页 |
·主要仪器及器械 | 第12-13页 |
2 实验方法 | 第13-15页 |
·动物分组 | 第13-14页 |
·视网膜脱离模型的建立 | 第14-15页 |
·给药方法 | 第15页 |
3 观察指标及检测方法 | 第15-20页 |
·眼底观察、B超检查、眼底照相 | 第15-16页 |
·HE染色病理形态学观察 | 第16页 |
·超微结构观察 | 第16-17页 |
·视网膜电图检查 | 第17-18页 |
·细胞悬液制备方法及流式细胞检测PCNA表达 | 第18页 |
·玻璃体腔液提取方法及放射免疫分析IL-6的表达 | 第18-19页 |
·玻璃体腔液提取方法及放射免疫分析ET-1的表达 | 第19-20页 |
·免疫组化观察 | 第20页 |
4 统计学处理 | 第20-21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21-37页 |
1 眼底观察与B超检查 | 第21页 |
2 复明片对视网膜组织HE染色病理形态学的影响 | 第21-24页 |
·术后7天HE染色病理形态学 | 第21-22页 |
·术后14天HE染色病理形态学 | 第22-23页 |
·术后21天HE染色病理形态学 | 第23-24页 |
3 复明片对视网膜组织超微结构的影响 | 第24-27页 |
·术后7天超微结构 | 第24-25页 |
·术后14天超微结构 | 第25-26页 |
·术后21天超微结构 | 第26-27页 |
4 复明片对ERG结果的影响 | 第27-30页 |
5 复明片对PCNA阳性细胞表达的影响 | 第30-31页 |
6 复明片对玻璃体腔液IL-6表达的影响 | 第31-32页 |
7 复明片对玻璃体腔液ET-1表达的的影响 | 第32页 |
8 复明片对IL-1表达的影响 | 第32-34页 |
·术后第7天 | 第32-33页 |
·术后第14天 | 第33页 |
·术后第21天 | 第33-34页 |
9 复明片对MMP-2表达的影响 | 第34-37页 |
·术后第7天 | 第34页 |
·术后第14天 | 第34页 |
·术后第21天 | 第34-37页 |
讨论 | 第37-71页 |
1 视网膜脱离动物模型的评价 | 第37-41页 |
2 现代医学对药物促进视网膜脱离复位后视功能恢复的研究 | 第41-42页 |
3 复明片的立法组方依据及分析 | 第42-52页 |
·祖国医学对视网膜脱离的认识及研究现状 | 第42-45页 |
·导师对本病的认识及前期研究 | 第45-47页 |
·复明片组方及现代药理学研究 | 第47-52页 |
4 复明片对视网膜脱离后视功能恢复的作用 | 第52-53页 |
5 复明片促进视网膜脱离后视功能恢复作用机理 | 第53-71页 |
·复明片促进脱离视网膜复位 | 第53-55页 |
·复明片减轻脱离及复位视网膜组织形态学损伤 | 第55-57页 |
·复明片改善视网膜脱离后视网膜能量代谢 | 第57-59页 |
·复明片抑制视网膜脱离后细胞凋亡 | 第59-61页 |
·复明片抑制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迁移和增殖 | 第61-65页 |
·复明片下调玻璃体腔IL-6、ET-1表达 | 第65-67页 |
·复明片下调PCNA、IL-1、MMP-2表达 | 第67-71页 |
结论 | 第71-73页 |
参考文献 | 第73-81页 |
致谢 | 第81-83页 |
附录 (附图) | 第83-9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