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0页 |
1 绪论 | 第10-29页 |
·课题的研究背景 | 第10-11页 |
·NO_x 生成途径 | 第11-13页 |
·热力 NO_x 的生成 | 第11-12页 |
·快速 NO_x 的生成 | 第12页 |
·燃料 NO_x 的生成 | 第12-13页 |
·NO_x 的排放与控制对策 | 第13-16页 |
·我国燃煤电厂 NO_x 的排放 | 第13-14页 |
·我国电力工业 NO_x 控制现状 | 第14页 |
·各国对燃煤电厂 NO_x 排放所采取的控制对策 | 第14-16页 |
·NO_x 控制技术 | 第16-22页 |
·低 NO_x 燃烧技术与低 NO_x 燃烧器 | 第16-17页 |
·燃烧后烟气脱硝技术 | 第17-20页 |
·国外烟气脱硝的应用情况 | 第20-21页 |
·我国烟气脱硝技术研究及应用现状 | 第21-22页 |
·SCR 脱硝技术研究进展 | 第22-28页 |
·SCR 脱硝催化剂研究 | 第22-24页 |
·SCR 脱硝过程机理研究 | 第24-28页 |
·本课题的研究内容 | 第28-29页 |
2 SCR 脱硝实验 | 第29-47页 |
·装置与流程 | 第29-31页 |
·催化剂脱硝性能考察 | 第29-30页 |
·催化剂表面活性位测定 | 第30-31页 |
·仪器与试剂 | 第31-32页 |
·仪器设备 | 第31-32页 |
·气体与试剂 | 第32页 |
·催化剂表征 | 第32-47页 |
·催化剂的表面积和孔结构分析 | 第33-34页 |
·催化剂的形貌分析 | 第34-36页 |
·催化剂的晶体物相分析 | 第36-37页 |
·催化剂的表面酸性分析 | 第37-38页 |
·催化剂的元素分析 | 第38-43页 |
·催化剂的原子、官能团分析 | 第43-45页 |
·程序升温还原实验 | 第45-47页 |
3 SCR 脱硝催化剂的脱硝特性研究 | 第47-64页 |
·催化剂制备工艺考察 | 第47-56页 |
·催化剂载体 TiO_2 晶型控制 | 第47页 |
·催化剂制备过程 | 第47-48页 |
·催化剂性能考察 | 第48-56页 |
·模拟烟气条件对 SCR 脱硝的影响 | 第56-58页 |
·温度的影响 | 第56-57页 |
·n(NH_3)/n(NO) 对 NO 脱除率的影响 | 第57-58页 |
·停留时间对 NO 脱除率的影响 | 第58页 |
·SCR 脱硝过程动力学研究 | 第58-62页 |
·内扩散及外扩散影响考察 | 第59-60页 |
·表观动力学实验 | 第60-62页 |
·本章小结 | 第62-64页 |
4 SCR 烟气脱硝反应的分子模拟研究 | 第64-77页 |
·分子模拟方法选择 | 第64-66页 |
·计算模型和方法 | 第66-68页 |
·分子模拟结果与分析 | 第68-76页 |
·V_2O_5 表面 Bronsted 酸位 | 第68-69页 |
·NH_3 在 V_2O_5 上的吸附 | 第69-72页 |
·NH_3 和 NO 在 V_6O_(20)H_(10) 原子簇模型上的反应 | 第72-74页 |
·H_2O 在 V_2O_5 上的吸附 | 第74-76页 |
·本章小结 | 第76-77页 |
5 SCR 脱硝在 600MW 机组工程应用研究 | 第77-114页 |
·工程概况 | 第77页 |
·SCR 脱硝工艺流程确定 | 第77-84页 |
·SCR 脱硝关键设备开发 | 第84-107页 |
·SCR 脱硝反应器及其连接烟道 | 第86-100页 |
·喷氨格栅 | 第100-103页 |
·导流叶片 | 第103-104页 |
·催化剂支架 | 第104-106页 |
·SCR 反应器设计结果 | 第106-107页 |
·施工与调试 | 第107-108页 |
·工程实施结果与技术经济分析 | 第108-112页 |
·本章小结 | 第112-114页 |
6 结论与展望 | 第114-117页 |
·结论 | 第114-115页 |
·有待于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 第115页 |
·本文创新点 | 第115-117页 |
参考文献 | 第117-126页 |
致谢 | 第126-127页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 第12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