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4页 |
| ABSTRACT | 第4-8页 |
| 第一章 引言 | 第8-9页 |
| ·概述 | 第8-9页 |
| 第二章 民事执行救济的基本理论 | 第9-27页 |
| ·民事执行救济的涵义 | 第9-11页 |
| ·民事执行救济的类型 | 第11-19页 |
| ·程序性执行救济 | 第11-13页 |
| ·实体性执行救济 | 第13-19页 |
| ·民事执行救济的基本特征 | 第19-21页 |
| ·民事执行救济的基础 | 第21-24页 |
| ·理论基础 | 第21-22页 |
| ·事实基础 | 第22-24页 |
| ·民事执行救济的功能 | 第24-27页 |
| ·保护执行当事人和案外人的合法利益 | 第24页 |
| ·矫正和监督功能 | 第24页 |
| ·维持权力均衡功能 | 第24-25页 |
| ·体现法律权威 | 第25页 |
| ·预防社会冲突功能 | 第25-26页 |
| ·排除执行程序障碍 | 第26-27页 |
| 第三章 我国台湾地区与西方国家民事执行救济制度考察 | 第27-40页 |
| ·我国台湾地区 | 第27-31页 |
| ·程序上的执行救济 | 第27-29页 |
| ·实体上的执行救济 | 第29-31页 |
| ·日本 | 第31-33页 |
| ·执行抗告 | 第31-32页 |
| ·执行异议 | 第32页 |
| ·执行异议之诉 | 第32-33页 |
| ·法国 | 第33-36页 |
| ·金钱债权归属扣押的附带事件 | 第34页 |
| ·报酬扣押的附带事件 | 第34页 |
| ·动产变卖扣押的附带事件 | 第34-35页 |
| ·以交还有形动产为目的而实施的扣押中的附随事件 | 第35页 |
| ·不动产扣押中的附随事件 | 第35-36页 |
| ·德国 | 第36-38页 |
| ·执行异议 | 第36-37页 |
| ·执行异议之诉 | 第37-38页 |
| ·评析 | 第38-40页 |
| 第四章 我国执行救济制度的现状及问题 | 第40-49页 |
| ·我国执行救济制度的现状 | 第40-43页 |
| ·提起案外人异议的条件 | 第41-42页 |
| ·提起案外人异议的程序 | 第42页 |
| ·对案外人异议的审查 | 第42页 |
| ·对案外人异议的处理 | 第42-43页 |
| ·我国民事执行救济的问题 | 第43-49页 |
| ·执行救济制度不完善对当事人的影响 | 第44页 |
| ·现行制度的问题 | 第44-49页 |
| 第五章 我国民事执行救济制度的完善 | 第49-55页 |
| ·选择集中式立法模式 | 第49-50页 |
| ·建立程序性执行救济 | 第50-53页 |
| ·程序性执行救济的申请人 | 第50页 |
| ·程序性执行救济的事由 | 第50-51页 |
| ·程序性执行救济的程序 | 第51-53页 |
| ·完善实体上的执行救济 | 第53-55页 |
| ·实体性执行救济的主体 | 第53-54页 |
| ·实体性执行救济的事由 | 第54页 |
| ·实体性执行救济的程序 | 第54-55页 |
| 结语 | 第55-56页 |
| 致谢 | 第56-57页 |
| 参考文献 | 第57-60页 |
|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 第6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