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11页 |
Abstract | 第11-13页 |
第一章 前言 | 第13-20页 |
·手性药物及手性分离的重要性 | 第13-14页 |
·手性分离常用的液相色谱方法 | 第14-19页 |
·手性衍生化法 | 第14-15页 |
·手性固定相法 | 第15-16页 |
·手性流动相添加剂法 | 第16-19页 |
·环糊精手性添加剂法 | 第17页 |
·手性配体交换色谱法 | 第17-19页 |
·曼尼希碱类化合物 | 第19-20页 |
第二章 手性固定相法分离曼尼希碱类化合物对映异构体 | 第20-33页 |
·大环抗生素类手性固定相法分离曼尼希碱类化合物对映异构体 | 第20-29页 |
·实验方法 | 第20-22页 |
·仪器、试剂和样品 | 第20-21页 |
·溶液的配制 | 第21页 |
·液相色谱条件 | 第21-22页 |
·实验结果和讨论 | 第22-29页 |
·分离模式的选择 | 第22页 |
·缓冲盐溶液的种类和浓度对分离度的影响 | 第22-23页 |
·缓冲盐溶液pH值对分离度的影响 | 第23页 |
·有机改性剂的种类和浓度对分离度的影响 | 第23-25页 |
·柱温对分离度的影响 | 第25-29页 |
·纤维素类手性固定相法分离曼尼希碱类化合物对映异构体 | 第29-32页 |
·实验方法 | 第29-30页 |
·仪器、试剂和样品 | 第29-30页 |
·溶液的配置 | 第30页 |
·液相色谱条件 | 第30页 |
·实验结果和讨论 | 第30-32页 |
·溶剂的种类和比例对分离度的影响 | 第30页 |
·柱温对分离度的影响 | 第30-32页 |
·小结 | 第32-33页 |
第三章 手性流动相添加剂法分离曼尼希碱类化合物对映异构体 | 第33-41页 |
·实验方法 | 第34-35页 |
·仪器、试剂和样品 | 第34-35页 |
·溶液的配制 | 第35页 |
·液相色谱条件 | 第35页 |
·实验结果和讨论 | 第35-40页 |
·手性添加剂的选择 | 第35页 |
·缓冲溶液浓度对分离度的影响 | 第35页 |
·缓冲溶液pH对分离度的影响 | 第35-37页 |
·有机改性剂的种类和浓度对分离度的影响 | 第37页 |
·手性添加剂的浓度对分离度的影响 | 第37-38页 |
·缓冲溶液的种类对分离度的影响 | 第38-40页 |
·小结 | 第40-41页 |
第四章 手性配体交换色谱法分离曼尼希碱类化合物对映异构体 | 第41-50页 |
·实验方法 | 第41-42页 |
·仪器、试剂和样品 | 第41-42页 |
·溶液的配制 | 第42页 |
·液相色谱条件 | 第42页 |
·实验结果和讨论 | 第42-46页 |
·配体种类的选择 | 第42页 |
·金属离子和配体浓度比例对分离度的影响 | 第42-43页 |
·金属离子和配体的浓度对分离度的影响 | 第43页 |
·溶液pH对分离度的影响 | 第43-44页 |
·有机改性剂对分离的影响 | 第44-45页 |
·柱温对分离度的影响 | 第45-46页 |
·方法学验证 | 第46-49页 |
·色谱条件 | 第46-47页 |
·稳定性试验 | 第47页 |
·线性关系 | 第47-48页 |
·精密度和准确度试验 | 第48-49页 |
·检测限和定量限 | 第49页 |
·小结 | 第49-50页 |
第五章 结论 | 第50-52页 |
参考文献 | 第52-57页 |
致谢 | 第57-58页 |
个人简介及在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58-5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