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6页 |
| Abstract | 第6-9页 |
| 第一章 绪论 | 第9-16页 |
| ·大地水准面精化的意义 | 第9页 |
| ·世界主要国家(地区)大地水准面精化概况 | 第9-11页 |
| ·欧洲地区大地水准面精化概况 | 第9-10页 |
| ·美国大地水准面精化概况 | 第10页 |
| ·加拿大精化概况 | 第10-11页 |
| ·我国似大地水准面的发展与现状 | 第11-16页 |
| ·我国第一代似大地水准面 | 第11-12页 |
| ·我国第二代似大地水准面 | 第12页 |
| ·新一代似大地水准面 | 第12-13页 |
| ·我国部分地区似大地水准面精化情况 | 第13-14页 |
| ·本文研究的目的及主要内容 | 第14-16页 |
| 第二章 利用GPS水准数据确定似大地水准面的理论及方法 | 第16-33页 |
| ·各种起算面及其相互关系 | 第16-18页 |
| ·大地水准面、正高系统与正高 | 第16页 |
| ·似大地水准面、正常高系统与正常高 | 第16-17页 |
| ·参考椭球面、大地高系统与大地高 | 第17页 |
| ·垂线偏差 | 第17-18页 |
| ·利用GPS水准数据确定(似)大地水准面 | 第18-30页 |
| ·函数模型逼近法 | 第19-23页 |
| ·统计模型逼近法 | 第23-25页 |
| ·综合模型法 | 第25-30页 |
| ·顾及重力场模型和地形起伏的移去拟合恢复法 | 第30-33页 |
| ·移去拟合恢复法的思想和计算步骤 | 第30-31页 |
| ·重力场模型值的计算方法 | 第31页 |
| ·地形改正影响的计算方法 | 第31-33页 |
| 第三章 利用GPS水准数据计算似大地水准面实验 | 第33-45页 |
| ·计算区域介绍 | 第33-37页 |
| ·各种模型拟合结果比较 | 第37-41页 |
| ·拟合结果 | 第37-39页 |
| ·高程异常拟合结果的比较分析 | 第39-41页 |
| ·拟合点个数与点位分布对拟合结果的影响 | 第41-42页 |
| ·实验计算结果 | 第41页 |
| ·实验结论 | 第41-42页 |
| ·顾及重力场位模型和地形起伏影响的拟合结果分析 | 第42-45页 |
| ·顾及重力场位模型值的移去恢复法 | 第42-43页 |
| ·顾及地形改正的移去恢复法 | 第43-45页 |
| 第四章 重力法计算大地水准面的理论和方法 | 第45-51页 |
| ·重力法计算大地水准面的数学模型 | 第45-46页 |
| ·重力大地水准面的计算模型 | 第45-46页 |
| ·重力似大地水准面计算的数学模型 | 第46页 |
| ·移去恢复法计算大地水准面 | 第46-48页 |
| ·其他重力方法 | 第48-51页 |
| ·天文大地水准法 | 第48-49页 |
| ·地球重力场模型法 | 第49-51页 |
| 第五章 基于CQG2000的区域似大地水准面精化 | 第51-65页 |
| ·CQG2000似大地水准面 | 第51页 |
| ·基于CQG2000的区域似大地水准面精化 | 第51-52页 |
| ·CQG2000似大地水准面的特点和问题 | 第51-52页 |
| ·基于CQG2000的区域似大地水准面精化的基本思路 | 第52页 |
| ·常用插值方法介绍 | 第52-53页 |
| ·线性插值、二次多项式插值、邻近点插值 | 第52-53页 |
| ·Shepard插值原理 | 第53页 |
| ·基于CQG2000的移去恢复法确定未知点高程异常 | 第53-55页 |
| ·理论与实施步骤 | 第53-54页 |
| ·计算试验 | 第54-55页 |
| ·利用GPS水准数据精化CQG2000 | 第55-65页 |
| ·思路和步骤 | 第55-56页 |
| ·实验计算 | 第56-65页 |
| 结论 | 第65-67页 |
| 参考文献 | 第67-69页 |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第69-70页 |
| 致谢 | 第7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