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三角洲潮间带区域脂类有机碳的来源和埋藏特征
摘要 | 第1-8页 |
Abstract | 第8-12页 |
0 引言 | 第12-14页 |
1 文献综述 | 第14-31页 |
·国内外研究进展 | 第14-27页 |
·潮间带有机碳的分布特征 | 第14-17页 |
·潮间带有机碳的组成 | 第14-15页 |
·不同区域沉积物中有机碳的含量 | 第15-17页 |
·有机碳的来源示踪 | 第17-21页 |
·C/N 比值法 | 第17-18页 |
·稳定同位素法 | 第18页 |
·有机分子示踪法 | 第18-21页 |
·潮间带有机碳分布的影响因素 | 第21-24页 |
·沉积环境 | 第22页 |
·物源输入 | 第22-23页 |
·环境扰动 | 第23页 |
·微生物作用 | 第23-24页 |
·沉积物脂类化合物的生物地球化学 | 第24-27页 |
·脂类化合物的形态研究 | 第25-26页 |
·脂类分子的迁移转化特征 | 第26-27页 |
·黄河三角洲概况 | 第27-30页 |
·黄河三角洲自然环境概况 | 第27-28页 |
·黄河三角洲及其邻近海域的研究概况 | 第28-30页 |
·研究目的与研究内容 | 第30-31页 |
2 实验部分 | 第31-39页 |
·站位设置及样品采集 | 第31-32页 |
·采样区域和站位设置 | 第31-32页 |
·样品采集与处理 | 第32页 |
·实验方法 | 第32-38页 |
·有机碳 | 第32页 |
·脂类分子实验用品的预处理 | 第32-33页 |
·脂类分子的提取与分析 | 第33-34页 |
·提取方法 | 第33页 |
·分析方法 | 第33-34页 |
·脂肪酸标准及定量方法 | 第34-35页 |
·误差测定 | 第35-38页 |
·实验操作误差 | 第35-36页 |
·仪器误差 | 第36-38页 |
·数据处理方法 | 第38-39页 |
3 结果与讨论 | 第39-59页 |
·沉积物有机碳的分布特征 | 第39-42页 |
·沉积物有机碳的水平分布 | 第39-40页 |
·沉积物有机碳的垂直分布 | 第40-42页 |
·沉积物脂类分子的分布特征 | 第42-50页 |
·脂肪酸的分布特征 | 第42-46页 |
·脂肪酸的分子组成 | 第42页 |
·表层沉积物总脂肪酸的含量分布 | 第42-44页 |
·沉积物中总脂肪酸的垂直分布 | 第44-46页 |
·中性脂的分布特征 | 第46-50页 |
·中性脂的分子组成 | 第46页 |
·表层沉积物总中性脂的分布 | 第46-47页 |
·沉积物中总中性脂含量的垂直分布 | 第47-48页 |
·沉积物中不同种类中性脂含量的垂直变化 | 第48-50页 |
·有机碳的来源分析 | 第50-53页 |
·黄河三角洲潮间带区域有机碳的埋藏和降解规律研究 | 第53-59页 |
·不同脂类物质埋藏和降解规律 | 第54-57页 |
·影响脂类化合物埋藏因素的初探 | 第57-59页 |
4. 结论 | 第59-61页 |
参考文献 | 第61-67页 |
致谢 | 第67-68页 |
个人简历、硕士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 第6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