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有自诊断功能微机励磁控制系统的研究与开发
| 摘要 | 第1-4页 |
| Abstract | 第4-7页 |
| 1 概述 | 第7-15页 |
| ·励磁控制器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7-8页 |
| ·励磁控制系统的作用 | 第8-11页 |
| ·维持发电机机端电压 | 第8-9页 |
| ·在并列运行的发电机间合理分配无功功率 | 第9页 |
| ·提高电力系统的稳定性 | 第9-11页 |
| ·励磁方式的分类 | 第11-12页 |
| ·励磁控制理论的发展 | 第12-13页 |
| ·同步发电机和电力系统对励磁系统的要求 | 第12页 |
| ·励磁控制理论的发展 | 第12-13页 |
| ·课题背景及本人所做工作 | 第13-15页 |
| ·课题背景 | 第13-14页 |
| ·本文所做工作 | 第14-15页 |
| 2 DSP励磁控制器总体设计方案 | 第15-23页 |
| ·核心处理器 | 第15-17页 |
| ·系统设计方案 | 第17-23页 |
| ·DSP励磁系统基本构成 | 第17页 |
| ·系统控制方式 | 第17-18页 |
| ·调差单元 | 第18-21页 |
| ·系统的整体框架及工作原理 | 第21-23页 |
| 3 DSP励磁控制器硬件设计 | 第23-37页 |
| ·励磁控制系统对状态量测量的基本要求 | 第23-24页 |
| ·模拟信号输入 | 第24-28页 |
| ·交流信号调理电路 | 第24-26页 |
| ·直流信号调理电路 | 第26-27页 |
| ·TMS320F812的ADC采样模块 | 第27-28页 |
| ·开关量调理电路 | 第28-29页 |
| ·同步检测及移相触发单元 | 第29-33页 |
| ·同步信号检测电路 | 第30-31页 |
| ·移相脉冲形成电路 | 第31-32页 |
| ·脉冲功率放大电路 | 第32-33页 |
| ·其它硬件模块 | 第33-35页 |
| ·液晶显示模块 | 第33-34页 |
| ·键盘模块 | 第34-35页 |
| ·硬件可靠性设计 | 第35-37页 |
| 4 DSP励磁控制器软件设计 | 第37-55页 |
| ·软件总体设计原则 | 第37页 |
| ·主程序 | 第37-46页 |
| ·系统初始化模快 | 第38页 |
| ·状态量测量计算模块 | 第38-41页 |
| ·控制调节模块 | 第41-44页 |
| ·限制保护模块 | 第44-46页 |
| ·中断程序 | 第46-54页 |
| ·同步信号捕获中断 | 第46-49页 |
| ·移相脉冲产生中断 | 第49-52页 |
| ·AD转换完成中断 | 第52-54页 |
| ·软件可靠性设计 | 第54-55页 |
| ·软件编程的规范性 | 第54页 |
| ·软件抗干扰设计 | 第54页 |
| ·软件的容错设计 | 第54-55页 |
| 5 DSP励磁控制器自诊断功能设计 | 第55-58页 |
| ·DSP的自诊断 | 第55页 |
| ·EEPROM的自诊断 | 第55页 |
| ·RAM的自诊断 | 第55-56页 |
| ·模拟量输入通道的自诊断 | 第56页 |
| ·开关量输入输出的自诊断 | 第56页 |
| ·同步脉冲丢失的自诊断 | 第56页 |
| ·触发脉冲丢失的自诊断 | 第56-57页 |
| ·人机界面的自诊断 | 第57-58页 |
| 6 结论与展望 | 第58-63页 |
| ·硬件平台简介 | 第58-59页 |
| ·试验波形与结果 | 第59-61页 |
| ·同步信号与移相脉冲 | 第59-60页 |
| ·中频移相脉冲 | 第60页 |
| ·恒励磁电流试验 | 第60-61页 |
| ·论文总结 | 第61-62页 |
| ·进一步的工作与展望 | 第62-63页 |
| 致谢 | 第63-64页 |
| 参考文献 | 第64-67页 |
| 研究生期间发表的论文、专利申请及科研情况 | 第6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