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1 引言 | 第7-8页 |
2 材料与方法 | 第8-15页 |
·材料 | 第8-11页 |
·植物材料 | 第8页 |
·菌种及载体 | 第8-9页 |
·培养基 | 第9页 |
·工具酶和试剂 | 第9-10页 |
·引物与接头 | 第10-11页 |
·实验方法和步骤 | 第11-15页 |
·总RNA的提取和mRNA的纯化 | 第11页 |
·双链cDNA的合成 | 第11-12页 |
·双链cDNA与接头引物的连接 | 第12页 |
·5′-cDNA的钓取 | 第12-13页 |
·扩增产物的回收、克隆和测序 | 第13-14页 |
·cDNAs的全长克隆: | 第14页 |
·测序及序列分析 | 第14页 |
·Northern blot分析 | 第14-15页 |
3 结果与分析 | 第15-23页 |
·叶片总RNA和mRNA的质量分析 | 第15-16页 |
·BnSmD1 cDNA 5′-RACE | 第16-17页 |
·BnSmD1cDNA全长克隆 | 第17-18页 |
·BnSmD1基因cDNA全序列与拟南芥,水稻,酵母以及人类中同源序列的比较 | 第18-19页 |
·BnSmD1基因编码的蛋白质序列与结构分析 | 第19-22页 |
·氨基酸序列分析 | 第19-20页 |
·氨基酸序列同源分析 | 第20-22页 |
·蛋白质二级结构分析及功能预测 | 第22页 |
·Northern blot检测BnSmD1在甘蓝型天然无花瓣突变体Apet33-10及其野生型Pet33-10不同组织中的表达 | 第22-23页 |
4 讨论 | 第23-25页 |
5 小结 | 第25-26页 |
参考文献 | 第26-29页 |
文章综述 运用RACE技术和抑制性消减杂交技术研究未知功能基因 | 第29-63页 |
1 抑制性消减杂交技术 | 第29-39页 |
·抑制性消减杂交简介及产生背景 | 第29-30页 |
·抑制消减杂交的原理及步骤 | 第30-32页 |
·分别抽提检测组(Tester)和对照组(Driver)m RNA并反转录为双链cDNA同时补平cDNA的末端 | 第30页 |
·碱基限制酶酶切tester和driver | 第30-31页 |
·接头(adaptor)的设计与连接 | 第31页 |
·两次消减杂交 | 第31页 |
·两轮抑制PCR | 第31-32页 |
·建立消减文库 | 第32页 |
·SSH技术与其他基因功能表达分析技术的比较 | 第32页 |
·几种主要基因差异表达分析方法的优缺点比较 | 第32-35页 |
·DDRT-PCR | 第32-33页 |
·RDA | 第33页 |
·DSD | 第33页 |
·SAGE | 第33-34页 |
·GEF | 第34页 |
·cDNA3′端限制酶切片段显示 | 第34页 |
·M1 | 第34-35页 |
·抑制消减杂交的应用 | 第35-38页 |
·抑制消减杂交技术在植物基因克隆上的应用 | 第35-37页 |
·抑制消减杂交技术与基因芯片技术的结合 | 第37页 |
·抑制消减杂交技术在免疫,疾病方面的应用 | 第37页 |
·抑制消减杂交技术在发育的基因调控方面的研究应用 | 第37-38页 |
·抑制消减杂交技术在研究应激对生命体影响方面的应用 | 第38页 |
·抑制消减杂交技术用于分析微生物的基因组差异 | 第38页 |
·展望 | 第38-39页 |
2 RACE-cDNA末端快速扩增技术——Rapid Amplification of cDNA Ends | 第39-56页 |
·RACE技术简介 | 第40-46页 |
·RACE技术产诞生的技术背景 | 第40-41页 |
·RACE技术基本原理 | 第41-44页 |
·RACE技术的优点 | 第44-46页 |
·RACE技术的缺点及改进 | 第46-48页 |
·克隆效率受反转录效率的限制 | 第46-47页 |
·克隆效率受PCR反应效率的限制 | 第47-48页 |
·PCR反应特异性差带来扩增背景 | 第48-54页 |
·TdT酶加尾的局限性及改进方法 | 第49页 |
·SLIC-PCR | 第49-50页 |
·LA-PCR | 第50-51页 |
·Marathon PCR | 第51页 |
·SMART-RACE | 第51-53页 |
·RLM-RACE | 第53-54页 |
·RACE技术在其他方面的应用 | 第54-56页 |
·用于构建cDNA文库 | 第54-55页 |
·用于筛选cDNA文库 | 第55页 |
·用于克隆已知片段的旁侧序列 | 第55页 |
·用于定点删除序列 | 第55-56页 |
·用于同源基因克隆 | 第56页 |
·与生物信息学相结合 | 第56页 |
3 小结 | 第56-57页 |
参考文献 | 第57-63页 |
在读硕士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 第63-65页 |
致谢 | 第6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