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外汇期货市场重建研究
摘要 | 第1-4页 |
英文摘要 | 第4-9页 |
0 引言 | 第9-15页 |
·选题背景 | 第9-10页 |
·文献综述 | 第10-12页 |
·论文结构及主要内容 | 第12-13页 |
·论文的创新点 | 第13-15页 |
1 我国外汇期货市场的坎坷之路 | 第15-21页 |
·外汇远期及期货交易的产生 | 第15-17页 |
·我国外汇期货市场的混乱与规范 | 第17-18页 |
·我国外汇期货市场的禁停与复苏 | 第18-21页 |
2 重建外汇期货市场的必要性与现实基础 | 第21-28页 |
·世界经济政治动荡与汇率波动 | 第21-23页 |
·人民币汇率机制改革与定价主导权 | 第23-24页 |
·开放的市场经济稳定发展的需求 | 第24-26页 |
·外债和外汇储备避险与保值的需求 | 第26-27页 |
·重建外汇期货市场的现实基础 | 第27-28页 |
3 我国自身对外汇期货市场重建的经验支持 | 第28-34页 |
·我国发展商品期货市场的经验 | 第28-31页 |
·坚持以创新促进发展 | 第28-29页 |
·大力完善基础制度 | 第29-30页 |
·加快对外合作与交流 | 第30-31页 |
·我国国债期货市场的教训 | 第31-34页 |
·国债期货市场的夭折 | 第31-32页 |
·国债期货市场的教训 | 第32-34页 |
4 国外典型金融衍生品市场的经验借鉴 | 第34-46页 |
·美国金融衍生品市场 | 第35-39页 |
·美国期货市场的严密监管体系 | 第35-37页 |
·美国金融衍生品市场的自由化 | 第37-38页 |
·美国金融衍生品市场的启示 | 第38-39页 |
·韩国金融衍生品市场 | 第39-42页 |
·韩国金融衍生品市场从无到强的发展 | 第39-40页 |
·韩国金融衍生品市场的制度安排 | 第40页 |
·韩国金融衍生品市场迅速发展的原因 | 第40-42页 |
·新加坡金融衍生品市场 | 第42-46页 |
·积极进取的新加坡交易所 | 第42-44页 |
·新加坡交易所的启示 | 第44-46页 |
5 重建我国外汇期货市场的建议 | 第46-62页 |
·完善我国即期外汇市场 | 第46-49页 |
·即期外汇市场的基础地位 | 第46-47页 |
·我国即期外汇市场的不足 | 第47-48页 |
·完善我国即期外汇市场的建议 | 第48-49页 |
·加强我国外汇期货市场的监管 | 第49-53页 |
·现存的三种代表性监管模式 | 第49-50页 |
·外汇期货市场监管的国际趋势 | 第50-51页 |
·完善我国外汇期货市场监管的建议 | 第51-53页 |
·完善我国外汇期货市场的立法 | 第53-56页 |
·我国外汇期货市场立法的新进展 | 第53-54页 |
·外汇期货市场立法应当注意的问题 | 第54-56页 |
·我国外汇期货交易所的制度安排 | 第56-62页 |
·结算机构的模式选择 | 第56-57页 |
·外汇期货交易所的自律监管与政府监管 | 第57-59页 |
·外汇期货交易所的风险控制机制 | 第59-60页 |
·外汇期货交易所的创新 | 第60-62页 |
6 尾论 | 第62-64页 |
参考文献 | 第64-66页 |
作者在读期间科研成果简介 | 第66-68页 |
致谢 | 第6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