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3页 |
Abstract | 第3-6页 |
第一章 引言 | 第6-15页 |
·目前国内发展状况 | 第6-7页 |
·我国目前热网管理与北欧国家的不同特点 | 第7-9页 |
·我国热网采暖按面积收费,而北欧国家大都按热量收费 | 第7-8页 |
·北欧国家暖气散热片大都安装温控阀,而我国由于楼房供热管网结构问题,正处于推广过程 | 第8页 |
·国内热网以采暖为主,国外则为供暖与供热水兼顾,且国内单个热网规模远大于国外热网 | 第8-9页 |
·热电厂作为主要热源供应方与热网管理分属两家,且调峰热源不足 | 第9页 |
·热电联产集中供热的优越性 | 第9-10页 |
·有较好的经济效益 | 第9页 |
·有良好的环境效益 | 第9-10页 |
·有很好的社会效益 | 第10页 |
·我国供热系统运行调节与控制策略回顾 | 第10-15页 |
·质调节 | 第11页 |
·量调节 | 第11-12页 |
·分阶段变流量的质调节 | 第12页 |
·传统控制调节策略 | 第12-15页 |
·按瞬时热量调节 | 第13页 |
·按温度调节 | 第13-15页 |
第二章 城市集中供热计算机监控系统的建立 | 第15-30页 |
·系统综述 | 第15-16页 |
·系统结构介绍 | 第16-18页 |
·星型拓扑结构 | 第16-17页 |
·集中供热监控系统总体结构 | 第17-18页 |
·集中供热监控系统整体功能 | 第18-25页 |
·监控中心热网监控软件功能简介 | 第18-25页 |
·“预测与规划” | 第18-19页 |
·“数据采集与报表” | 第19-21页 |
·“分析与控制” | 第21-23页 |
·“网络发布与通讯” | 第23页 |
·“诊断与报警” | 第23-24页 |
·“用户管理” | 第24页 |
·“系统查询” | 第24-25页 |
·热力站软件系统 | 第25-28页 |
·数据采集 | 第26-27页 |
·控制调节 | 第27页 |
·自动报警 | 第27-28页 |
·通讯 | 第28页 |
·用户室温监测系统 | 第28-30页 |
第三章 城市集中供热计算机监控系统成果及主要技术应用 | 第30-62页 |
·新的热网平衡理论和调控策略是构建热网监控体系的关键和基础 | 第30-34页 |
·建立基于线性系统理论的热网平衡方法,实现用“周期供热量”调节热网平衡 | 第30-31页 |
·基于线性系统理论的城市供热过程分析 | 第31-33页 |
·依据周期供热量调节热网平衡的原理 | 第33-34页 |
·热力站自动控制技术 | 第34-43页 |
·热力站自动控制系统组成和功能 | 第35页 |
·LZK-II型热力站控制器的结构和功能 | 第35-36页 |
·LZK-II型热力站站控制器结构原理 | 第36-38页 |
·LZK-II型热力站控制器功能 | 第38-40页 |
·热力站自动控制系统控制功能和策略 | 第40-43页 |
·补水泵、循环泵变频器总线通讯控制技术 | 第43-62页 |
·现场总线 | 第43-44页 |
·现场总线的优点 | 第44-46页 |
·补水泵、循环泵变频器控制方式 | 第46-47页 |
·Modbus协议通讯的开发与实现 | 第47-54页 |
·错误检测方法 | 第54-58页 |
·MODBUS总线控制循环泵、补水泵变频 | 第58-62页 |
第四章 城市集中供热计算机监控系统的主要应用效果 | 第62-66页 |
·在新疆乌鲁木齐友好热力公司开展应用 | 第62-63页 |
·应用效果 | 第62页 |
·经济效益 | 第62-63页 |
·社会效益 | 第63页 |
·在内蒙呼和浩特富泰热力公司展开应用 | 第63-64页 |
·在富泰热力公司主体大网使用效果 | 第63-64页 |
·在富泰热力公司三分公司玉泉锅炉房使用效果 | 第64页 |
·实践证明热网平衡是整个供热系统科学化供热的基础 | 第64-66页 |
·按需分配热量,保证供热质量 | 第64-65页 |
·量化生产指标,节能降耗 | 第65页 |
·墙体使用建筑节能保温材料的节能降耗目的得以实现 | 第65页 |
·区域供热面积得以核实,房屋热负荷标准得以验证 | 第65-66页 |
第五章 结束语 | 第66-68页 |
参考文献 | 第68-70页 |
致谢 | 第7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