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经济论文--贸易经济论文--各国对外贸易论文--中国对外贸易论文--方针政策及其阐述论文--贸易保护论文

绿色壁垒对中国产业国际竞争力影响的研究--以纺织业为例

摘要第1-5页
ABSTRACT第5-9页
第一章 绪论第9-14页
 §1-1 研究背景第9-10页
 §1-2 国内外研究状况第10-12页
  1-2-1 关于产业国际竞争力的研究第10页
  1-2-2 关于非关税壁垒对国际贸易和产业国际竞争力影响的研究第10-11页
  1-2-3 关于绿色壁垒及其对纺织品服装国际竞争力影响的研究第11-12页
 §1-3 研究意义及目的第12页
 §1-4 创新之处第12页
 §1-5 研究内容第12-13页
 §1-6 研究方法第13-14页
第二章 绿色壁垒第14-22页
 §2-1 绿色壁垒产生的根源及表现形式第14-17页
  2-1-1 绿色壁垒产生的根源第14-15页
  2-1-2 绿色壁垒的表现形式第15-17页
 §2-2 绿色壁垒的特征第17-19页
  2-2-1 名义上的合理性第17页
  2-2-2 形式上的合法性第17-18页
  2-2-3 保护内容的广泛性第18页
  2-2-4 保护方式的巧妙性和隐蔽性第18页
  2-2-5 保护技术上的歧视性第18页
  2-2-6 实施标准的多重性和任意性第18页
  2-2-7 社会价值的民意性第18-19页
 §2-3 绿色壁垒的作用机理和经济效应分析第19-22页
  2-3-1 绿色壁垒对进口商品的作用机理第19页
  2-3-2 不同国家绿色标准的差异产生了不同的经济效应第19-22页
第三章 绿色壁垒对产业国际竞争力影响的理论分析第22-31页
 §3-1 成本与差异化是决定产业竞争力的两个关键因素第22-24页
  3-1-1 产业竞争力是不同国家的同一产业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第22页
  3-1-2 产业竞争力来源于成本领先与差异化第22-23页
  3-1-3 绿色壁垒对成本与差异化的影响第23-24页
 §3-2 绿色壁垒使发展中国家产业的成本优势削弱第24-26页
  3-2-1 绿色壁垒的存在使出口国的环境成本内部化成为必然第24-25页
  3-2-2 环境成本内部化削弱了发展中国家产品的成本优势第25-26页
 §3-3 绿色壁垒使发达国家的产业差异化优势增强第26-31页
  3-3-1 环境库兹涅茨曲线(EKC 曲线)简介第26-28页
  3-3-2 环境库兹涅茨曲线(EKC 曲线)与人们对环境质量偏好程度的关系第28-30页
  3-3-3 发达国家的消费者对环境质量的偏好增强了产品的差异化第30-31页
第四章 绿色壁垒对中国产业国际竞争力的影响——以纺织业为例第31-56页
 §4-1 中国纺织品服装遭遇绿色壁垒的现状第31-41页
  4-1-1 纺织业在国民经济和对外贸易中的地位第31-34页
  4-1-2 欧盟、美国以及日本的环境标准及其对中国纺织品服装出口贸易影响的案例第34-38页
  4-1-3 中国纺织品服装出口在欧盟、美国和日本遭遇绿壁垒情况的分析第38-40页
  4-1-4 中国纺织品服装容易遭受哪些绿色壁垒第40-41页
 §4-2 绿色壁垒减缓了中国纺织品服装的出口增长速度第41-45页
  4-2-1 中国纺织品服装出口的市场范围第41-43页
  4-2-2 中国纺织品服装出口增长情况第43-45页
 §4-3 绿色壁垒弱化了中国纺织业的价格竞争力第45-47页
  4-3-1 中国纺织品服装的价格优势第45-46页
  4-3-2 发达国家较高的检验标准增加了我国纺织业的成本第46-47页
 §4-4 绿色壁垒导致中国纺织业失去了明显的差异化优势第47-48页
  4-4-1 中国的纺织业的品牌意识较差第47页
  4-4-2 绿色壁垒强化了品牌的差异化第47-48页
 §4-5 绿色壁垒对中国纺织品服装出口影响的计量分析第48-56页
  4-5-1 建模思路第48-49页
  4-5-2 回归模型的建立第49-50页
  4-5-3 绿色壁垒对中国纺织品服装出口贸易量影响的回归分析第50-52页
  4-5-4 不同国家绿色壁垒对中国纺织品服装出口贸易量影响的回归分析第52-56页
第五章 突破绿色壁垒提高中国产业国际竞争力的对策第56-65页
 §5-1 环境库兹涅茨曲线对突破绿色壁垒的启示第56-58页
  5-1-1 我国的环境库兹涅茨曲线第56页
  5-1-2 我国应实施分阶段突破绿色壁垒的战略第56-58页
 §5-2 政府的策略选择第58-61页
  5-2-1 加强绿色贸易壁垒的宣传工作第58页
  5-2-2 为企业出口创造便利的宏观条件第58-59页
  5-2-3 积极推进环保产业的发展第59页
  5-2-4 大力发展绿色产业第59-60页
  5-2-5 为企业申请与环境有关的认证创造条件第60-61页
 §5-3 企业的应对措施第61-65页
  5-3-1 企业要充分认识到绿色消费已经兴起第61页
  5-3-2 推行环境标志制度并使之与国际接轨第61-62页
  5-3-3 增加科技投入开发更多的绿色产品第62页
  5-3-4 积极参与15014000 的国际化标准认证第62-64页
  5-3-5 建立预警机制第64页
  5-3-6 实施绿色营销战略第64-65页
第六章 结论第65-66页
参考文献第66-69页
致谢第69-70页
攻读学位期间所取得的相关科研成果第70页

论文共70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公共服务视域下我国政府与NGO合作研究
下一篇:我国遭遇的反倾销问题和应对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