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电开发对河流生态系统服务及人类福利综合影响评价--以四川省杂谷脑河水电开发为例
摘要 | 第1-10页 |
ABSTRACT | 第10-12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2-27页 |
·研究背景 | 第12-13页 |
·水电开发利弊分析的国内外研究综述 | 第13-20页 |
·水电开发利弊分析的国内外研究进展 | 第13-18页 |
·国外水电开发政策的调整 | 第13-14页 |
·国内水电开发政策的调整 | 第14-15页 |
·水电利弊争论的主要焦点 | 第15-18页 |
·世界大坝委员会(WCD)报告对本研究的启示 | 第18-20页 |
·水电开发利弊研究中存在的不足 | 第20页 |
·生态系统服务研究综述 | 第20-27页 |
·生态系统服务研究进展 | 第21-24页 |
·千年生态系统评估(MA)对本研究的启示 | 第24-26页 |
·生态系统服务研究中存在的不足 | 第26-27页 |
第2章 研究方案 | 第27-36页 |
·研究目的与意义 | 第27-28页 |
·研究的理论基础 | 第28-29页 |
·研究区域与内容 | 第29-30页 |
·研究技术路线 | 第30-32页 |
·研究方法简介 | 第32-36页 |
第3章 杂谷脑河流域概述 | 第36-51页 |
·岷江上游概况 | 第36-37页 |
·杂谷脑河流域自然概况 | 第37-42页 |
·地形、地貌 | 第37-38页 |
·地质 | 第38-39页 |
·气候 | 第39页 |
·水文 | 第39-41页 |
·植被和土壤 | 第41-42页 |
·杂谷脑河流域社会、经济概况 | 第42-44页 |
·行政区划与人口概况 | 第42页 |
·经济概况 | 第42-44页 |
·杂谷脑河流域水电开发现状 | 第44-51页 |
·引水式水电站建设原理 | 第44-47页 |
·水电站的分类 | 第44-45页 |
·引水式水电站 | 第45-47页 |
·理县水电开发现状概况 | 第47-49页 |
·重点水电开发项目介绍 | 第49-51页 |
第4章 杂谷脑河水电开发历程、条件及驱动力分析 | 第51-59页 |
·理县历年水电开发变化 | 第51-52页 |
·理县水电开发的自然条件 | 第52-55页 |
·水资源丰度 | 第53页 |
·水资源的年际变率 | 第53-54页 |
·河流比降 | 第54-55页 |
·水电开发的驱动力 | 第55-58页 |
·政策驱动 | 第56-57页 |
·经济驱动 | 第57-58页 |
·本章小结 | 第58-59页 |
第5章 水电开发对河流生态系统服务的影响评价 | 第59-97页 |
·评价指标 | 第59-60页 |
·评价方法 | 第60-66页 |
·水能资源评价方法 | 第60-62页 |
·淡水价值评价方法 | 第62页 |
·淡水鱼提供价值评价方法 | 第62页 |
·物种多样性评价方法 | 第62-64页 |
·水质净化价值评价方法 | 第64-65页 |
·水电环境价值评价方法 | 第65页 |
·潜在娱乐价值评价方法 | 第65-66页 |
·水能(水电)资源价值评估 | 第66-79页 |
·水电平均年收益评价 | 第66-72页 |
·各项指标的计算 | 第66-68页 |
·水电效益评价结果 | 第68-72页 |
·水电开发的成本计算 | 第72-78页 |
·各项指标计算 | 第72-76页 |
·成本评价结果 | 第76-78页 |
·水电开发净价值评价结果 | 第78页 |
·水电价值的利益分配 | 第78-79页 |
·淡水资源服务评价 | 第79-83页 |
·水资源价值评价结果 | 第79页 |
·水资源价值的分配 | 第79-83页 |
·淡水鱼提供服务评价 | 第83-85页 |
·淡水鱼提供价值评价及结果 | 第83-85页 |
·淡水鱼价值分配 | 第85页 |
·物种多样性服务评价 | 第85-88页 |
·资料来源 | 第86-88页 |
·评价结果 | 第88页 |
·物种多样性价值分配 | 第88页 |
·水质净化服务评价 | 第88-91页 |
·评价参数的确定 | 第88-89页 |
·水质净化能力评价结果 | 第89-90页 |
·水质净化价值评价及结果 | 第90页 |
·水质净化价值分配 | 第90-91页 |
·水电环境服务评价 | 第91-92页 |
·环境效益评价结果 | 第91页 |
·水电环境价值利益分配 | 第91-92页 |
·潜在娱乐文化服务评价 | 第92-93页 |
·潜在娱乐文化价值评价结果 | 第92页 |
·潜在娱乐文化价值的分配 | 第92-93页 |
·水电开发对河流生态系统服务影响综合评估 | 第93-96页 |
·本章小结 | 第96-97页 |
第6章 水电开发对流域人类福利的经济影响评价 | 第97-115页 |
·利益相关者分析 | 第97-99页 |
·主要评价方法 | 第99-101页 |
·对被占地居民经济影响的评价方法 | 第99-100页 |
·对河边农民经济影响的评价方法 | 第100-101页 |
·对当地旅游经济影响的评价方法 | 第101页 |
·调查样本的基本特点以及资源、生产状况 | 第101-107页 |
·样本的基本情况 | 第101-102页 |
·样本户的基本情况 | 第102-104页 |
·户均拥有土地情况 | 第104-105页 |
·户均耕地情况 | 第105-106页 |
·土地变更主要原因调查 | 第106-107页 |
·户均菜地种植及生产情况 | 第107页 |
·对被占地居民的经济影响评价 | 第107-109页 |
·水电运行对河边农民的经济影响 | 第109-110页 |
·水电开发对当地旅游的经济影响 | 第110-112页 |
·水电开发对流域经济影响综合评估 | 第112-114页 |
·本章小结 | 第114-115页 |
第7章 水电开发对流域人类福利的社会影响评价 | 第115-130页 |
·评价指标与方法 | 第115-116页 |
·水电开发对公共设施的影响 | 第116-117页 |
·水电开发对农业生产及农民就业的影响 | 第117-121页 |
·对农田灌溉的影响 | 第117-120页 |
·对农民就业形式的影响 | 第120-121页 |
·水电开发对农民生活的影响 | 第121-124页 |
·对生活用水的影响 | 第121-122页 |
·对居民生活用电稳定性的影响 | 第122-123页 |
·对居民睡眠的影响 | 第123-124页 |
·水电开发对社会稳定性的影响 | 第124-127页 |
·经济补偿与社会稳定性 | 第124-125页 |
·对无地或少地农户的再就业扶持 | 第125-126页 |
·移民与接安地居民之间的矛盾 | 第126页 |
·水电政策执行、落实情况与社会稳定性 | 第126-127页 |
·水电开发对民族完整性的影响 | 第127页 |
·水电开发对流域社会影响的综合评价 | 第127-129页 |
·本章小结 | 第129-130页 |
第8章 水电开发对流域人类福利之生态影响评价 | 第130-143页 |
·水电开发对流域生态保护的影响 | 第130-133页 |
·“以(水)电代柴”政策 | 第130页 |
·水电开发对农民能源结构的影响分析 | 第130-132页 |
·农民对电价的支付意愿分析 | 第132-133页 |
·水电开发对流域山地灾害的影响 | 第133-136页 |
·水电开发对流域水土流失的影响 | 第136-140页 |
·理县水土流失状况 | 第136-138页 |
·水电开发与水土流失 | 第138-140页 |
·水电开发对流域生态的其它影响 | 第140-141页 |
·水电开发对流域生态影响的综合评价 | 第141-142页 |
·本章小结 | 第142-143页 |
第9章 杂谷脑河水电开发影响综合评价 | 第143-151页 |
·主要结论 | 第143-146页 |
·原因分析 | 第146-148页 |
·主要对策 | 第148-151页 |
第10章 结论与展望 | 第151-154页 |
·结论 | 第151-153页 |
·论文特色与创新 | 第153页 |
·论文研究的局限与展望 | 第153-154页 |
附录:理县问卷调查 | 第154-159页 |
附图:理县水系分布图 | 第159-160页 |
个人简介 | 第160-161页 |
致谢 | 第161-162页 |
参考文献 | 第162-16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