钩端螺旋体去甲酰化酶的X射线吸收谱学研究
| 摘要 | 第1-5页 |
| Abstract | 第5-11页 |
| 第一章 钩端螺旋体去甲酰化酶的研究背景和存在问题 | 第11-27页 |
| ·蛋白质的去甲酰化与PDF的分布 | 第11-12页 |
| ·甲酰化与去甲酰化 | 第11页 |
| ·PDF的分布 | 第11-12页 |
| ·PDF的金属离子依赖性 | 第12-13页 |
| ·PDF的三维结构与催化机理 | 第13-16页 |
| ·PDF的三维结构 | 第13页 |
| ·PDF的催化机理 | 第13-16页 |
| ·PDF的抑制剂与药物设计 | 第16页 |
| ·LiPDF的结构 | 第16-20页 |
| ·一级结构 | 第16-17页 |
| ·二级结构 | 第17页 |
| ·三级结构 | 第17-19页 |
| ·四级结构 | 第19-20页 |
| ·不同pH下的LiPDF晶体结构 | 第20页 |
| ·LiPDF抑制剂复合物晶体结构 | 第20页 |
| ·LiPDF的生物化学特征和我们的工作重点 | 第20-23页 |
| 参考文献 | 第23-27页 |
| 第二章 BioXAS和X射线吸收谱学介绍 | 第27-45页 |
| ·金属离子的生物活性和金属格点的构成 | 第27-31页 |
| ·金属离子的生物活性 | 第27页 |
| ·金属格点的构成 | 第27-31页 |
| ·按功能分类的金属格点结构 | 第31页 |
| ·XAS方法介绍及其在生物学中的应用 | 第31-37页 |
| ·XAS方法简介 | 第31-34页 |
| ·XAS方法的优势和局限 | 第34-36页 |
| ·XAS在生物学中的应用 | 第36-37页 |
| ·BioXAS的提出 | 第37页 |
| ·MXAN程序 | 第37-40页 |
| ·本论文的研究内容 | 第40-42页 |
| 参考文献 | 第42-45页 |
| 第三章 样品准备和XAS实验 | 第45-53页 |
| ·LiPDF蛋白样品准备 | 第45-46页 |
| ·XAS实验 | 第46-52页 |
| ·XAS谱测量 | 第46-47页 |
| ·同步辐射光源的优点 | 第47-48页 |
| ·XAFS数据采集 | 第48-50页 |
| ·BSRF的XAS实验站 | 第50-52页 |
| 参考文献 | 第52-53页 |
| 第四章 实验谱比较和MXAN拟合 | 第53-79页 |
| ·实验谱初步比较 | 第53-55页 |
| ·初始模型 | 第55-58页 |
| ·非结构参数优化 | 第58-62页 |
| ·cluster大小的选择 | 第62-64页 |
| ·结构参数的拟合 | 第64-77页 |
| ·刚体的划分 | 第64-65页 |
| ·pH9.0结构拟合的过程和结果 | 第65-74页 |
| ·其它pH结构拟合结果和比较 | 第74-76页 |
| ·Co-PDF结构拟合结果和比较 | 第76-77页 |
| ·总结 | 第77-78页 |
| 参考文献 | 第78-79页 |
| 第五章 pH和金属离子依赖的结构/功能差异 | 第79-89页 |
| ·pH依赖的结构和功能差异的讨论 | 第79-85页 |
| ·pH值可以剧烈的改变蛋白质的结构和功能 | 第79-83页 |
| ·LiPDF pH依赖的结构和功能差异 | 第83-85页 |
| ·不同金属离子依赖的结构和功能差异的讨论 | 第85-87页 |
| ·总结 | 第87-88页 |
| 参考文献 | 第88-89页 |
| 总结 | 第89-90页 |
| 发表的文章 | 第90-91页 |
| 致谢 | 第9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