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炭气凝胶微球的制备及其在锂离子电池中的应用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第1-29页 |
| ·气凝胶和炭气凝胶概况 | 第10-11页 |
| ·有机气凝胶和炭气凝胶结构特点及应用 | 第11-12页 |
| ·炭气凝胶的形成流程 | 第12-17页 |
| ·溶胶—凝胶过程 | 第12-14页 |
| ·溶剂置换 | 第14页 |
| ·干燥过程 | 第14-16页 |
| ·炭化裂解 | 第16-17页 |
| ·几种类型的炭气凝胶 | 第17-18页 |
| ·影响炭气凝胶结构特性的因素 | 第18-21页 |
| ·催化剂及其浓度的影响 | 第18-19页 |
| ·反应物浓度的影响 | 第19-20页 |
| ·反应物配比的影响 | 第20页 |
| ·分散剂的选择 | 第20页 |
| ·反应温度及时间的影响 | 第20-21页 |
| ·干燥条件的影响 | 第21页 |
| ·炭化工艺的影响 | 第21页 |
| ·炭气凝胶的改性——金属掺杂炭气凝胶的研究 | 第21-24页 |
| ·加入金属前驱物到起始反应溶液之中 | 第22页 |
| ·将金属前驱物沉积到有机气凝胶或炭气凝胶基体中 | 第22页 |
| ·离子交换 | 第22-24页 |
| ·炭气凝胶形貌的裁减—球形炭气凝胶的制备 | 第24-25页 |
| ·炭及炭/硅复合材料在锂离子电池中的应用 | 第25-27页 |
| ·课题的提出及论文的创新点 | 第27-29页 |
| ·课题的提出 | 第27页 |
| ·本论文的创新之处 | 第27-29页 |
| 第二章 实验及分析表征 | 第29-38页 |
| ·原料及化学试剂 | 第29页 |
| ·电池原料 | 第29-30页 |
| ·实验主要工作以及实验流程 | 第30页 |
| ·材料的制备过程 | 第30-33页 |
| ·RF球状炭气凝胶微球的制备 | 第30-31页 |
| ·RF球形炭硅凝胶微球的制备 | 第31页 |
| ·DF球状炭气凝胶微球的制备 | 第31页 |
| ·Fe掺杂的DF炭微球的制备 | 第31-32页 |
| ·有机气凝胶的干燥 | 第32页 |
| ·炭化 | 第32-33页 |
| ·实验所用的主要设备 | 第33-34页 |
| ·电极的制备及模拟电池的组装 | 第34-35页 |
| ·结构及性能的测试表征 | 第35-38页 |
| 第三章 RF炭气凝胶微球的研究 | 第38-45页 |
| ·前言 | 第38页 |
| ·RF有机气凝胶微球的微观形貌 | 第38-39页 |
| ·溶胶-凝胶过程中的成球机理 | 第39-40页 |
| ·RF炭气凝胶的孔结构分析 | 第40-42页 |
| ·RF炭气凝胶充放电测试 | 第42-44页 |
| ·小结 | 第44-45页 |
| 第四章 炭气凝胶/硅复合材料 | 第45-54页 |
| ·前言 | 第45页 |
| ·形貌分析 | 第45-48页 |
| ·不同原料配比下的形貌分析 | 第45-47页 |
| ·不同干燥条件下材料的形貌分析 | 第47-48页 |
| ·结构分析 | 第48-49页 |
| ·C/Si复合材料充放电测试 | 第49-53页 |
| ·本章小结 | 第53-54页 |
| 第五章 DF炭气凝胶及其石墨化的研究 | 第54-66页 |
| ·前言 | 第54页 |
| ·形貌和结构的表征 | 第54-61页 |
| ·DF气凝胶微球的形貌 | 第55-56页 |
| ·结构表征 | 第56-59页 |
| ·TG-DSC分析 | 第59-60页 |
| ·孔结构表征 | 第60-61页 |
| ·DF炭微球颗粒的性质特征 | 第61-63页 |
| ·催化剂浓度炭微球颗粒直径的影响 | 第61-63页 |
| ·炭化对炭气凝胶球颗粒直径的影响 | 第63页 |
| ·DF炭气凝胶微球作为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的研究 | 第63-65页 |
| ·本章小结 | 第65-66页 |
| 第六章 结论 | 第66-68页 |
| 参考文献 | 第68-73页 |
| 研究成果 | 第73-74页 |
| 致谢 | 第7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