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生物科学论文--微生物学论文

极端耐辐射异常球菌Deinococcus radiodurans错配修复基因的功能鉴定和分析

摘要第1-7页
Abstract第7-11页
第一章 文献综述第11-34页
     ·极端耐辐射异常球菌的特性第11-17页
       ·耐辐射异常球菌的分离第11-13页
       ·耐辐射异常球菌的生长及遗传特性第13页
       ·D.radiodurans的电离辐射抗性第13-15页
       ·D.radiodurans的UV辐射抗性第15-16页
       ·干燥抗性第16页
       ·其它抗性第16-17页
       ·D.radiodurans对DNA损伤的反应第17页
     ·耐辐射微生物的多样性和进化第17-20页
     ·修复机制第20-28页
       ·切除修复第20-24页
       ·错配修复第24-27页
       ·重组修复第27-28页
     ·D.radiodurans基因组的分析第28-29页
     ·转录组学的研究第29-30页
     ·总结和展望第30页
     ·立题依据第30-32页
     ·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第32-34页
第二章 耐辐射异常球菌sacB/Suc~S突变系统的建立第34-49页
     ·材料与方法第35-41页
       ·实验菌株来源第35页
       ·培养基第35页
       ·生物化学试剂第35-36页
       ·酶第36页
       ·主要仪器第36页
       ·菌株的生长第36页
       ·基因组DNA、质粒DNA的提取第36-37页
       ·含Bacillus subtilis sacB载体的构建第37-40页
       ·D.radiodurans sacB/Suc~R突变系统的构建第40-41页
     ·结果与分析第41-45页
       ·D.radiodurans野生型菌株的抗生素抗性第41页
       ·B.subtilus sacB基因的克隆第41-43页
       ·pRSacBM2质粒的构建第43-44页
       ·蔗糖敏感型D.radiodurans菌株的构建第44-45页
     ·讨论第45-49页
       ·穿梭质粒载体第45-47页
       ·条件致死基因sacB功能分析第47-49页
第三章 sacB基因突变图谱的分析第49-80页
     ·材料和方法第51-60页
       ·实验菌株、质粒及培养条件第51页
       ·生化试剂、酶第51-52页
       ·主要仪器第52页
       ·基因组DNA和质粒DNA的提取第52-53页
       ·基因的PCR扩增第53-55页
       ·基因缺失突变第55-58页
       ·基因缺失突变株的构建第58页
       ·UV辐射生存率第58页
       ·Gamma辐射生存率和突变频率第58-59页
       ·sacB基因序列的测定和分析第59页
       ·利用条件致死sacB基因分析DNA修复基因的作用原理第59-60页
     ·结果与分析第60-77页
       ·D.radiodurans错配修复相关基因缺失突变株的构建第60-64页
       ·错配修复基因与UV诱导的DNA损伤修复第64-65页
       ·Gamma辐射生存率第65页
       ·突变频率分析第65-68页
       ·基因突变图谱分析第68-76页
       ·小结第76-77页
     ·讨论第77-80页
       ·sacB/suc~s突变系统第77页
       ·错配修复相关基因的功能分析第77-79页
       ·IS元件第79-80页
第四章 错配修复基因mutSl功能分析第80-97页
     ·材料和方法第81-85页
       ·实验菌株和培养条件第81页
       ·生化试剂、酶、主要仪器第81-82页
       ·基因的PCR扩增第82-83页
       ·PCR扩增产物的纯化第83-84页
       ·线性DNA的转化第84页
       ·mutS2和mutS1基因双突变株的构建第84-85页
       ·RiF~R自发突变频率的分析第85页
       ·部分Rif~RrpoB基因序列分析第85页
       ·错配修复基因对碱基替换DNA片段转化重组的作用原理第85页
     ·结果与分析第85-94页
       ·D.radiodurans mutS1、mutS2基因双缺失突变株的构建第86页
       ·利福平抗性(Rif~R)自发突变频率分析第86-87页
       ·rpoB基因突变图谱分析第87-93页
       ·小结第93-94页
     ·讨论第94-97页
       ·sacB/suc~s突变系统和Rif~R/rpoB突变系统的比较第94页
       ·存在问题第94-97页
第五章 结论第97-98页
参考文献第98-114页
致谢第114-115页
附录第115-122页
个人简历第122-123页

论文共123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食管癌相关基因1(ECRG1)基因功能与转录调控机制的研究
下一篇:论信用卡诈骗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