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 第1-9页 |
一、第三部门的基本属性 | 第9-24页 |
(一) 第三部门产生的历史背景和必然性 | 第9-12页 |
1. 西方国家第三部门产生和发展的历史背景和必然性 | 第9-11页 |
2. 中国第三部门产生和发展的历史背景和必然性 | 第11-12页 |
(二) 第三部门的涵义 | 第12-14页 |
(三) 第三部门的分类 | 第14-16页 |
(四) 第三部门产生和发展的现实基础 | 第16-17页 |
(五) 第三部门发展的时代特征 | 第17-24页 |
1. 网络化 | 第17-21页 |
2. 全球化 | 第21-24页 |
二、第三部门发展的社会功能 | 第24-43页 |
(一) 第三部门的发展对法治政府建设的作用 | 第24-27页 |
(二) 第三部门的发展对社会成员法治能力建设的作用 | 第27-32页 |
(三) 第三部门的发展对于社会协调整合的作用 | 第32-37页 |
(四) 第三部门的失灵及其负面作用 | 第37-43页 |
三、构建我国第三部门发展的法律环境 | 第43-55页 |
(一) 我国目前第三部门组织的发展现状 | 第43-44页 |
(二) 为我国第三部门的发展创建新的法制平台 | 第44-55页 |
1. 完善有关确认第三部门组织法律地位的法律制度 | 第44-47页 |
2. 完善有关扶持第三部门组织发展的法律制度 | 第47-51页 |
3. 完善有关政府监管第三部门组织的法律制度 | 第51-55页 |
结语 | 第55-56页 |
主要参考文献 | 第56-5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