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哲学、宗教论文--哲学理论论文--历史唯物主义(唯物史观)论文--人民在历史发展中的作用论文

马克思主义社会有机体理论与中国传统和合社会观之比较研究--兼论当代中国和谐社会

内容摘要第1-5页
Abstract第5-9页
第一部分 导言第9-12页
 一、现实背景第9页
 二、历史唯物主义依据第9-10页
 三、历史文化背景第10-12页
第二部分 唯物史观的社会有机体理论是蕴涵着社会和合思想的和谐观第12-23页
 一、马克思关于社会有机体理论的深刻思想第12-19页
  (一)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决定作用与反作用的关系第13-14页
  (二) 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诸要素决定作用与反作用的关系第14-19页
 二、恩格斯对唯物史观的社会有机体理论的深化和拓展第19-23页
第三部分 中国传统哲学所蕴含的社会“和合”思想第23-29页
 一、中国传统哲学中的“和合”思想第23-25页
 二、中国传统和合思想所蕴涵的和合社会观第25-29页
  (一) 天地人之和合第25-26页
  (二) “兼相爱、交相利”提和合社会的原则第26页
  (三) 蓄养道德是和合社会的基础第26-27页
  (四) “无过无不及”是和合社会发展的尺度第27页
  (五) “相成相济”是和合社会运行的秩序第27-29页
第四部分 唯物史观的社会有机体理论与中国传统和合社会观之比较第29-41页
 一、唯物史观的社会有机体理论与中国传统和合社会观的相通性第29-35页
  (一) 社会理想追求的共通性第29-30页
  (二) 以人为本——凸显人的主体性价值的共通性第30-32页
  (三) 文化反作用于政治、经济的共通性第32-34页
  (四) 思维方式的共通性第34-35页
 二、唯物史观的社会有机体理论与中国传统和合社会观的差异及其超越第35-41页
  (一) 唯物史观的社会有机体理论与中国传统和合社会观的差异第36-38页
  (二) 唯物史观的社会有机体理论对中国传统和合社会观的超越第38-41页
第五部分 当代中国和谐社会的理论反思第41-44页
 一、构建当代中国和谐社会,要以人为本第41-42页
 二、构建当代中国和谐社会,要形成科学而有效的发展机制第42页
 三、构建当代中国和谐社会,要解决冲突和化解矛盾,建立一整套的整合机制第42-44页
参考书目第44-46页

论文共46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男同性恋的话语文本--莎士比亚十四行诗主题研究
下一篇:聚氨酯夹芯板的受力蒙皮抗剪性能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