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1页 |
图表及附录索引 | 第11-12页 |
1 引论 | 第12-28页 |
·为何研究大学教师的“利益表达”:退却的追问 | 第12-15页 |
·选题意义 | 第15-17页 |
·概念和研究范围的界定 | 第17-19页 |
·研究现状述评 | 第19-23页 |
·研究思路与方法 | 第23-28页 |
2 理论基础与分析框架 | 第28-47页 |
·大学教师利益诉求的特殊性 | 第28-36页 |
·利益表达和组织化的一般理论及其反思 | 第36-43页 |
·本研究的分析框架 | 第43-47页 |
3 教职工代表大会:制度变迁与组织结构 | 第47-79页 |
·教代会的制度变迁:产生与发展 | 第47-62页 |
·教代会的组织结构:代表及其组织者 | 第62-79页 |
4 教职工代表大会的政治功能:国家、大学与教师 | 第79-125页 |
·教代会的政治功能:国家和大学的立场 | 第79-91页 |
·教代会的政治功能:教师利益表达与实现 | 第91-125页 |
5 学术委员会:制度背景与演进 | 第125-145页 |
·中国现代大学的教授会(1912——1949) | 第126-132页 |
·权力格局的变化与教授会的消失(1949—1978) | 第132-135页 |
·办学自主权的落实与学术委员会的重现:20世纪80年代以来的变化 | 第135-145页 |
6 学术利益与行政控制:中美大学教师聘任比较 | 第145-166页 |
·学术委员会的组织和职能 | 第145-149页 |
·中美比较:教师聘任中的利益表达与行政控制 | 第149-162页 |
·权力结构失衡的价值危机 | 第162-166页 |
7 结论:行政控制的利益表达及其超越 | 第166-177页 |
·分析与讨论 | 第166-171页 |
·变革与展望 | 第171-175页 |
·研究的创新与局限 | 第175-177页 |
致谢 | 第177-179页 |
参考文献 | 第179-190页 |
附录1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目录 | 第19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