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9页 |
英文摘要 | 第9-10页 |
1 前言 | 第10-19页 |
·引言 | 第10页 |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10-11页 |
·国内外研究动态 | 第11-19页 |
·低直链淀粉du 基因在水稻品质育种中的利用 | 第11页 |
·直链淀粉的遗传研究历程 | 第11-14页 |
·外观品质 | 第14-15页 |
·碾米品质 | 第15页 |
·蒸煮食味品质 | 第15-16页 |
·营养品质 | 第16-17页 |
·植株农艺性状与稻米品质关系的研究进展 | 第17-19页 |
2 材料与方法 | 第19-21页 |
·供试材料与试验设计 | 第19页 |
·供试材料 | 第19页 |
·试验设计 | 第19页 |
·测定项目与方法 | 第19-20页 |
·农艺性状的测定 | 第19页 |
·抽穗期的测定 | 第19-20页 |
·品质性状的测定 | 第20页 |
·数据处理及统计分析原理 | 第20-21页 |
3 结果与分析 | 第21-45页 |
·低AC 杂交后代品质性状的差异研究 | 第21-25页 |
·低AC×高AC 品质性状的差异研究 | 第21-22页 |
·低AC×中AC 品质性状的差异研究 | 第22-23页 |
·中AC×低AC 品质性状的差异研究 | 第23-25页 |
·低AC 杂交后代的AC 与品质性状的相关性研究 | 第25-34页 |
·低AC×高AC 的AC 与品质性状的相关研究 | 第25-26页 |
·低AC×中AC 的AC 与品质性状的相关研究 | 第26-27页 |
·中AC ×低AC 的AC 与品质性状的相关研究 | 第27-34页 |
·低AC 品质性状的主成分分析 | 第34-36页 |
·F2 代低AC 品质性状的主成分分析 | 第34页 |
·F3 代低AC 品质性状的主成分分析 | 第34-36页 |
·低AC 杂交后代的AC 与农艺性状的相关性研究 | 第36-37页 |
·低AC 杂交后代的AC 与抽穗期的关系分析 | 第37-40页 |
·优质低AC 水稻单株的特性研究 | 第40-45页 |
4 讨论 | 第45-49页 |
·开展低直链淀粉含量研究的必要性 | 第45页 |
·本研究的深度、广度和局限性 | 第45页 |
·低直链淀粉杂交后代的品质性状遗传变异特点 | 第45-46页 |
·低直链淀粉杂交后代的AC 与品质性状间的相关及选择 | 第46-47页 |
·低直链淀粉杂交后代的AC 与农艺性状间的相关及选择 | 第47页 |
·关于杂交组合类型的探讨 | 第47页 |
·关于低直链淀粉品种理想模型的思考 | 第47-48页 |
·下一步研究设想 | 第48-49页 |
5 结论 | 第49-50页 |
致谢 | 第50-51页 |
参考文献 | 第51-55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5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