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经济论文--世界各国经济概况、经济史、经济地理论文--中国经济论文--社会经济结构与体制论文--产业结构论文

产业结构调整中的财政政策选择研究

摘要第1-9页
ABSTRACT第9-13页
第1章 绪 论第13-18页
   ·研究背景及现实意义第13-14页
   ·国内外文献综述第14-17页
     ·国内外学者关于产业结构调整理论综述第14-15页
     ·与产业结构调整相关的财政政策观点论述第15-17页
   ·研究方法及结构内容第17-18页
第2章 产业结构调整的一般理论分析第18-23页
   ·产业结构及其调整的基本概念第18-19页
   ·产业结构调整促进经济增长的机理第19-20页
     ·产业结构调整能够改善供给结构第19页
     ·产业结构调整有利于增加有效需求第19-20页
     ·产业结构调整能够为经济增长带来新的的驱动力第20页
   ·影响产业结构演进的主要因素分析第20-23页
     ·产业内部影响因素第21页
     ·产业外部环境因素第21-23页
第3章 财政政策促进产业结构调整的理论框架第23-32页
   ·政府及其政策在产业结构调整中的作用第23-26页
     ·市场失灵:政府作用的福利经济学分析第23-24页
     ·制度变迁:政府作用的制度经济学分析第24-25页
     ·我国政府在产业结构调整中的特殊性第25-26页
   ·财政政策促进产业结构调整的内在机制第26-27页
     ·税收政策中的结构调整机制第26页
     ·支出政策中的结构调整机制第26-27页
     ·预算政策中的结构调整机制第27页
     ·国债政策中的结构调整机制第27页
   ·财政政策在产业结构调整中的效应——基于IS-LM-BP 模型的分析第27-30页
     ·开放经济下宏观经济一般均衡模型第27-28页
     ·产业结构调整中的财政政策效应分析第28-30页
   ·一个思路:从需求管理向供给与需求管理相结合的财政政策转变第30-32页
第4章 财政政策促进产业结构调整的国际经验与借鉴第32-40页
   ·世界产业结构演进的新趋势第32-34页
     ·产业转移全球化趋势日益明显第32-33页
     ·传统产业与高新技术相结合力度加大第33页
     ·高新技术产业化成为世界产业结构调整的发展方向第33-34页
   ·各国政府促进产业结构调整的财政政策比较第34-36页
     ·美国结构性财政政策的实践第34页
     ·英国摆脱“滞胀”的财政政策第34-35页
     ·日本产业结构调整政策的运用第35-36页
     ·新加坡重组产业结构的财税政策第36页
   ·启示与借鉴第36-40页
     ·重视对主导产业、人才培养与技术创新的政策支持第37页
     ·发挥税收政策的产业结构调整优势第37-38页
     ·调整和优化政府财政支出结构第38页
     ·强化国债政策的结构调整作用第38-40页
第5章 我国调整产业结构的财政政策实践及评价第40-48页
   ·我国产业结构调整中的财政政策历史回顾第40-43页
     ·第一次调整时期的财政政策(1952-1978 年)第40页
     ·第二次调整时期的财政政策(1978-1985 年)第40-41页
     ·第三次调整时期的财政政策(80 年代中后期至90 年代中后期)第41-42页
     ·促进产业结构调整的积极财政政策(1998 年下半年—2004 年底)第42-43页
   ·对我国促进产业结构调整财政政策实践的评价第43-45页
   ·现阶段我国产业结构仍然存在的一些问题第45-48页
     ·三大产业间的比例结构欠合理和协调第45-46页
     ·三大产业生产比较粗放和落后第46-47页
     ·产业组织结构不尽合理第47页
     ·区域经济发展不协调,地区产业趋同及环境问题较突出第47-48页
第6章 新形势下促进我国产业结构调整的财政政策选择第48-57页
   ·新形势下促进我国产业结构调整的财政政策选择原则第48-50页
     ·当前我国产业结构调整面临的宏观经济新形势第48-50页
     ·产业结构调整中财政政策选择原则第50页
   ·促进我国产业结构调整的具体财政政策选择第50-57页
     ·协调三大产业间结构的财政政策第51-52页
     ·促进产业结构升级的财政政策第52-53页
     ·促进产业组织结构合理化的财政政策第53-54页
     ·促进地区产业结构协调的财政政策第54-57页
结论第57-59页
参考文献第59-62页
致谢第62-64页
附录A 攻读学位期间所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第64页

论文共64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探析美国20世纪60年代反文化运动
下一篇:贝里尼歌剧女高音咏叹调的艺术特征及演唱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