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原创性声明和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 | 第1-5页 |
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10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0-16页 |
·永磁同步电机发展概况 | 第10-11页 |
·永磁同步电动机的主要特点及应用领域 | 第11-12页 |
·永磁同步电动机调速控制系统的研究现状及应用前景 | 第12-14页 |
·永磁同步电动机控制系统的研究意义及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 | 第14-16页 |
第2章 永磁同步电动机的数学模型 | 第16-26页 |
·三相静止坐标下的永磁同步电动机的数学模型 | 第16-17页 |
·坐标变换理论 | 第17-21页 |
·变换原理 | 第17-18页 |
·功率不变条件下的坐标变换矩阵 | 第18-19页 |
·矢量控制坐标变换矩阵 | 第19-21页 |
·dq坐标下的永磁同步电动机的数学模型 | 第21-25页 |
·小结 | 第25-26页 |
第3章 永磁同步电动机的矢量控制 | 第26-48页 |
·永磁同步电动机的基本控制方式 | 第26-27页 |
·永磁同步电动机的开环控制 | 第26页 |
·永磁同步电动机的闭环控制 | 第26-27页 |
·永磁同步电动机矢量控制 | 第27-28页 |
·永磁同步电动机矢量控制基本电磁关系 | 第28-30页 |
·电压极限椭圆 | 第28-29页 |
·电流极限圆 | 第29页 |
·恒转矩轨迹 | 第29页 |
·最大转矩/电流轨迹 | 第29-30页 |
·永磁同步电动机矢量控制的电流控制策略 | 第30-35页 |
·i_d=0控制 | 第30-32页 |
·cosφ=1控制 | 第32-33页 |
·最大转矩/电流控制 | 第33-35页 |
·永磁同步电动机的弱磁控制 | 第35-39页 |
·永磁同步电动机的转折速度 | 第35-36页 |
·弱磁控制 | 第36-37页 |
·普通弱磁控制 | 第37-39页 |
·最大输出功率弱磁控制 | 第39页 |
·定子电流最佳控制 | 第39-40页 |
·基于PMSM传递函数的最优定子电流控制系统设计和仿真 | 第40-47页 |
·控制系统传递函数的推导 | 第40-41页 |
·控制环PI调节器设计 | 第41-45页 |
·控制系统的仿真 | 第45-47页 |
·小结 | 第47-48页 |
第4章 永磁同步电动机的直接转矩控制 | 第48-55页 |
·永磁同步电动机直接转矩控制的基本思想 | 第48-49页 |
·传统的永磁同步电动机直接转矩控制系统 | 第49-50页 |
·基于SVPWM的永磁同步电动机DTC系统 | 第50-53页 |
·控制系统仿真 | 第53-54页 |
·小结 | 第54-55页 |
第5章 控制系统硬/软件设计 | 第55-76页 |
·控制系统硬件总体规划 | 第55-59页 |
·控制系统硬件需求分析 | 第55-57页 |
·TMS320F2812概述 | 第57-59页 |
·控制系统的硬件配置和实现 | 第59-70页 |
·系统电源及复位模块 | 第60-61页 |
·模拟量输入模块 | 第61-62页 |
·通讯接口模块 | 第62-64页 |
·DSP片上PWM发生电路 | 第64-66页 |
·PWM信号输出模块 | 第66-67页 |
·光电编码器信号馈入模块 | 第67页 |
·开关量输出模块 | 第67-68页 |
·故障保护模块 | 第68-70页 |
·控制系统软件设计 | 第70-75页 |
·控制系统软件需求分析 | 第70-71页 |
·控制系统软件流程 | 第71-73页 |
·空间矢量脉宽调制模块(SVPWM)设计 | 第73-75页 |
·小结 | 第75-76页 |
结论 | 第76-78页 |
参考文献 | 第78-82页 |
附录A 攻读学位期间所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第82-83页 |
致谢 | 第8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