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岛生态环境变迁史研究--以植物和动物变迁为研究视角
原创性声明 | 第1页 |
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 | 第3-10页 |
中文摘要 | 第10-15页 |
英文摘要 | 第15-23页 |
第一章:导论 | 第23-62页 |
第一节:论文的选题及研究思路 | 第23-46页 |
一、问题的提出及其意义 | 第23-24页 |
二、基本框架 | 第24-27页 |
三、研究假设 | 第27-30页 |
四、文献综述 | 第30-44页 |
五、研究方法 | 第44页 |
六、创新之处 | 第44-46页 |
第二节:研究区概况 | 第46-62页 |
一、海南岛自然生态描述 | 第46-54页 |
二、海南岛人文生态描述 | 第54-62页 |
第二章:海南岛第四纪古生态环境 | 第62-102页 |
第一节:海南岛第四纪古环境 | 第62-77页 |
一、古植被与古气候环境 | 第63-71页 |
二、古动物环境 | 第71-77页 |
第二节:先住民及其对环境的扰动 | 第77-100页 |
一、先住民 | 第77-83页 |
二、先住民对生态环境的扰动 | 第83-97页 |
三、先住民对生态环境扰动的生态后果 | 第97-100页 |
小结 | 第100-102页 |
第三章:海南岛的森林变迁 | 第102-133页 |
第一节:汉代以来的森林变迁 | 第102-116页 |
一、汉唐时期的森林残损 | 第102-105页 |
二、宋元时期的森林残损 | 第105-107页 |
三、明清时期的森林残损 | 第107-112页 |
四、近百年森林的剧变 | 第112-116页 |
第二节 森林百年剧变原因探析 | 第116-132页 |
一、人口增长与森林剧变 | 第116-117页 |
二、森林采伐与森林变迁 | 第117-122页 |
三、橡胶种植与森林变迁 | 第122-125页 |
四、刀耕火种与森林变迁 | 第125-127页 |
五、热带农业开发与森林的变迁 | 第127-130页 |
六、森林火灾与森林变迁 | 第130-132页 |
小结 | 第132-133页 |
第四章 海南岛著名林木的变迁 | 第133-179页 |
第一节:海南岛著名林木变迁的历史轨迹 | 第133-142页 |
一、海南岛历史上著名林木及其特征 | 第133-134页 |
二、海南岛著名林木变迁的历史轨迹 | 第134-139页 |
三、人类活动与著名林木变迁 | 第139-142页 |
第二节:海南岛著名林木变迁个案史研究 | 第142-177页 |
一、海南沉香树 | 第142-147页 |
二、花梨木 | 第147-151页 |
三、龙脑香科树木 | 第151-154页 |
四、松树 | 第154-157页 |
五、鸡翅木 | 第157-163页 |
六、海南藤 | 第163-167页 |
七、海南粗榧 | 第167-168页 |
八、方志记载的其它名木 | 第168-177页 |
小结 | 第177-179页 |
第五章:海南岛外来作物(植物)引种史 | 第179-226页 |
第一节:概述 | 第179-183页 |
一、移民引种时期 | 第179-180页 |
二、南洋华侨引种时期 | 第180页 |
三、民国政府引种时期 | 第180-181页 |
四、日本人引种时期 | 第181-182页 |
五、多渠道引种时期 | 第182-183页 |
第二节:热带作物引进史 | 第183-202页 |
一、橡胶作物 | 第183-185页 |
二、油料作物 | 第185-189页 |
三、果树作物 | 第189-193页 |
四、饮料作物 | 第193-195页 |
五、香料作物 | 第195-198页 |
六、栽培绿肥和饲料植物 | 第198-202页 |
第三节:造林树种引进史 | 第202-206页 |
一、桉树 | 第202-203页 |
二、相思、木麻黄和加勒比松 | 第203-206页 |
第四节:海南岛园林观赏植物引进史 | 第206-225页 |
一、常见观赏乔木外来种 | 第206-212页 |
二、常见观赏灌木外来种 | 第212-215页 |
三、常见观赏攀缘植物外来种 | 第215-216页 |
四、常见观赏草本花卉外来种 | 第216-220页 |
五、常见观赏棕榈植物外来种 | 第220-222页 |
六、常见观赏竹外来种 | 第222-223页 |
七、常见观赏地被及草坪植物外来种 | 第223-225页 |
小结 | 第225-226页 |
第六章:海南岛野生动物资源的变迁 | 第226-300页 |
第一节:海南岛野生动物变迁的历史轨迹 | 第226-247页 |
一、海南岛野生动物资源的特点 | 第226-227页 |
二、野生动物区系的演变 | 第227-228页 |
三、野生动物种群的变迁 | 第228-242页 |
四、野生动物变迁的原因 | 第242-247页 |
第二节:海南岛野生动物变迁史个案研究 | 第247-297页 |
一、黑长臂猿 | 第247-254页 |
二、猕猴 | 第254-260页 |
三、麋鹿 | 第260-267页 |
四、坡鹿 | 第267-273页 |
五、黑熊 | 第273-281页 |
六、云豹 | 第281-285页 |
七、獭、狸 | 第285-297页 |
小结 | 第297-300页 |
第七章:海南岛环境变迁与生态安全 | 第300-333页 |
第一节:生物多样性变迁与生态安全 | 第300-307页 |
一、海南岛生物多样性 | 第300-304页 |
二、海南岛生物多样性的变迁与生态安全 | 第304-307页 |
第二节:外来物种入侵与生态安全 | 第307-313页 |
一、外来物种入侵 | 第307页 |
二、海南岛外来物种入侵及其风险 | 第307-313页 |
第三节 水土流失与生态安全 | 第313-318页 |
一、海南岛水土流失现况 | 第313页 |
二、水土流失与生态安全 | 第313-315页 |
三、森林与水土流失 | 第315-318页 |
第四节:自然灾害与生态安全 | 第318-329页 |
一、海南岛自然灾害的种类 | 第318-322页 |
二、海南岛灾害发生的时代特征及其趋势 | 第322-326页 |
三、森林与自然灾害 | 第326-329页 |
第五节:海南浆纸业发展与生态安全 | 第329-332页 |
小结 | 第332-333页 |
第八章:思考与建议 | 第333-360页 |
第一节:关于人与自然的思考 | 第333-351页 |
一、人与自然的关系统一性和一致性 | 第333-337页 |
二、自然的价值与人类的义务与责任 | 第337-345页 |
三、走出人类中心主义的误区 | 第345-351页 |
第二节:从经济特区到生态特区 | 第351-358页 |
一、海南的尴尬处境:经济特区与生态省 | 第351-352页 |
二、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创建海南生态特区 | 第352-355页 |
三、举全国之力,齐心共建海南生态区 | 第355-358页 |
结论与讨论 | 第358-360页 |
参考文献 | 第360-376页 |
致谢 | 第376-377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第37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