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料法”用于长江下游暴雨预报
摘要 | 第1-7页 |
ABSTRACT | 第7-8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8-12页 |
·暴雨预报的重要意义 | 第8页 |
·目前我国暴雨预报状况 | 第8-9页 |
·“配料法”用于暴雨预报 | 第9-10页 |
·“配料法”的定义 | 第9页 |
·“配料法”的发展 | 第9-10页 |
·本文研究目的 | 第10页 |
·学位论文的资料、方法和主要结论 | 第10-12页 |
第二章 成分定义及其诊断 | 第12-17页 |
·成分定义 | 第12页 |
·成分的诊断 | 第12-15页 |
·上升强迫 | 第12-13页 |
·不稳定性 | 第13-14页 |
·水汽和降水效率 | 第14-15页 |
·ZH指数的设计 | 第15-16页 |
·本章小结 | 第16-17页 |
第三章 统计分析 | 第17-31页 |
·资料和方法 | 第17页 |
·统计结果 | 第17-25页 |
·统计结果分析 | 第25-26页 |
·趋势分析 | 第25-26页 |
·TS评分 | 第26页 |
·对暴雨预报的分析 | 第26-30页 |
·分型理论分析 | 第26-27页 |
·暴雨分型分析 | 第27-30页 |
·分型总结 | 第30页 |
·对降水预报的分析 | 第30页 |
·本章小结 | 第30-31页 |
第四章 模拟预报检验 | 第31-34页 |
·资料和方法 | 第31页 |
·MM5模式参数设置 | 第31页 |
·2004年6月24日个例分析 | 第31-32页 |
·2005年9月12日个例分析 | 第32-33页 |
·本章小结 | 第33-34页 |
第五章 可视化界面的实现 | 第34-35页 |
第六章 全文总结 | 第35-36页 |
参考文献 | 第36-39页 |
论文附图 | 第39-73页 |
致谢 | 第7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