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8页 |
1 导论 | 第8-20页 |
·第三部门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构建的基本概念阐释 | 第8-14页 |
·第三部门的涵义及其在我国的产生与发展 | 第8-12页 |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内涵与特征 | 第12-14页 |
·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 第14-18页 |
·第三部门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构建的研究现状 | 第14-17页 |
·第三部门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构建的研究意义 | 第17-18页 |
·研究的思路与方法 | 第18-20页 |
·研究的基本思路 | 第18-19页 |
·研究的主要方法 | 第19-20页 |
2 第三部门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构建的理论基础 | 第20-28页 |
·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的和谐社会思想 | 第20-22页 |
·邓小平的社会发展观 | 第20-21页 |
·党中央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思想 | 第21-22页 |
·社会治理理论与和谐社会 | 第22-23页 |
·社会治理理论的主要内容 | 第22页 |
·社会治理理论对和谐社会构建的指导 | 第22-23页 |
·公共物品供给理论与和谐社会 | 第23-26页 |
·公共物品政府供给失灵与第三部门的弥补 | 第23-24页 |
·公共物品第三部门供给理论与和谐社会 | 第24-26页 |
·公民社会理论与和谐社会 | 第26-28页 |
·公民社会理论的基本思想 | 第26-27页 |
·公民社会的培育与和谐社会 | 第27-28页 |
3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构建对第三部门的期待 | 第28-52页 |
·我国社会存在的不和谐之音 | 第28-32页 |
·民主法治观念淡薄公平正义实现艰难 | 第28-29页 |
·人际关系疏离缺乏创造活力 | 第29-30页 |
·利益分化严重影响社会安定 | 第30-31页 |
·环境遭到破坏违背可持续发展 | 第31-32页 |
·我国第三部门的特点和优势 | 第32-34页 |
·我国第三部门的特点 | 第32-33页 |
·我国第三部门的优势 | 第33-34页 |
·第三部门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的作用 | 第34-52页 |
·推进民主法治 | 第35-36页 |
·促进公平正义 | 第36-40页 |
·倡导诚信友爱 | 第40-43页 |
·激发创造活力 | 第43-45页 |
·维护安定有序 | 第45-47页 |
·增进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 第47-52页 |
4 第三部门促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构建的措施 | 第52-62页 |
·第三部门促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构建的总体思路 | 第52-53页 |
·第三部门促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构建遵循的原则 | 第52页 |
·第三部门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构建中的功能定位 | 第52-53页 |
·第三部门促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构建应解决的几个问题 | 第53-62页 |
·正确认识和评价第三部门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的作用 | 第53-55页 |
·正确处理和协调第三部门与其它部门的关系 | 第55-56页 |
·大力弘扬志愿精神营造良好氛围 | 第56页 |
·加强自身能力建设提升自律机制 | 第56-59页 |
·完善政策法规创设良好的外部环境 | 第59-62页 |
结论 | 第62-63页 |
参考文献 | 第63-65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情况 | 第65-66页 |
致谢 | 第66-67页 |
大连理工大学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 | 第6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