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5页 |
| Abstract | 第5-9页 |
| 引言 | 第9-10页 |
| 1 文献综述 | 第10-22页 |
| ·生物农药及其发展概况 | 第10-13页 |
| ·生物农药 | 第10页 |
| ·微生物源农药 | 第10-11页 |
| ·植物源农药 | 第11页 |
| ·动物源农药 | 第11-12页 |
| ·生物化学农药 | 第12页 |
| ·国际生物农药的发展概况和趋势 | 第12页 |
| ·我国生物农药的发展概况 | 第12-13页 |
| ·生物农药研究展望 | 第13页 |
| ·枯草芽孢杆菌和解淀粉芽孢杆菌在生物防治中的应用 | 第13-15页 |
| ·枯草芽孢杆菌和解淀粉芽孢杆菌的特点 | 第13-14页 |
| ·枯草芽孢杆菌和解淀粉芽孢杆菌产生的抗菌活性物质及其应用 | 第14页 |
| ·抑菌机理 | 第14-15页 |
| ·细菌分类鉴定 | 第15-19页 |
| ·微生物常规鉴定技术 | 第15-16页 |
| ·分子生物学鉴定技术 | 第16-19页 |
| ·解淀粉芽孢杆菌的分类鉴定 | 第19-21页 |
| ·本论文的研究意义及主要工作 | 第21-22页 |
| 2 芽孢杆菌Q-12的分类鉴定及其发酵条件研究 | 第22-38页 |
| ·引言 | 第22页 |
| ·材料与方法 | 第22-27页 |
| ·仪器 | 第22-23页 |
| ·药品 | 第23页 |
| ·微生物菌种及培养基 | 第23-24页 |
| ·Q-12菌的分类鉴定 | 第24-25页 |
| ·抗菌物质活性的测定方法 | 第25-26页 |
| ·最适培养基的组成 | 第26-27页 |
| ·最适培养条件的研究 | 第27页 |
| ·结果与讨论 | 第27-37页 |
| ·Q-12的分类鉴定 | 第27-32页 |
| ·最适培养基组成 | 第32-35页 |
| ·最适培养条件的确定 | 第35-37页 |
| ·小结 | 第37-38页 |
| 3 解淀粉芽孢杆菌Q-12发酵产物特性的研究 | 第38-51页 |
| ·引言 | 第38页 |
| ·材料与方法 | 第38-42页 |
| ·仪器 | 第38-39页 |
| ·药品 | 第39页 |
| ·微生物菌种及培养基组成 | 第39页 |
| ·抗菌物质活性的测定方法 | 第39-40页 |
| ·发酵产物的粗提 | 第40页 |
| ·抗菌活性物质的的抗菌特性分析 | 第40-41页 |
| ·抗菌活性物质的稳定性研究 | 第41-42页 |
| ·结果与讨论 | 第42-50页 |
| ·发酵产物的抗菌特性 | 第42-46页 |
| ·发酵产物的稳定性 | 第46-50页 |
| ·小结 | 第50-51页 |
| 4 解淀粉芽孢杆菌Q-12所产抗菌活性物质的分离纯化及性质研究 | 第51-66页 |
| ·引言 | 第51页 |
| ·材料与方法 | 第51-55页 |
| ·微生物菌种 | 第51页 |
| ·培养基 | 第51-52页 |
| ·主要仪器设备 | 第52页 |
| ·主要的试剂 | 第52页 |
| ·活性的测定方法 | 第52页 |
| ·抗菌活性物质的粗提 | 第52-53页 |
| ·抗菌活性物质的分离纯化 | 第53-54页 |
| ·QAI的结构初步分析 | 第54-55页 |
| ·结果与讨论 | 第55-64页 |
| ·阴离子交换层析 | 第55-56页 |
| ·分离到的四种活性组分的比较 | 第56-58页 |
| ·QAI的分离纯化 | 第58-60页 |
| ·抗菌物质OAI的结构分析 | 第60-64页 |
| ·小结 | 第64-66页 |
| 结论 | 第66-67页 |
| 参考文献 | 第67-71页 |
| 附录A 实验过程中所用的微生物菌种名称及其拉丁文菌名 | 第71-72页 |
| 附录B 解淀粉芽孢杆菌Q-12对多种真菌的抑制图 | 第72-73页 |
| 附录C 解淀粉芽孢杆菌Q-12的16S rDNA序列 | 第73-74页 |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情况 | 第74-75页 |
| 致谢 | 第75-76页 |
| 大连理工大学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 | 第7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