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13页 |
ABSTRACT | 第13-16页 |
第一章 前言 | 第16-31页 |
·手性药物研究的重要性和进展 | 第16-19页 |
·手性和手性药物 | 第16-17页 |
·手性药物研究的重要性 | 第17-18页 |
·手性药物研究的现状和进展 | 第18-19页 |
·手性配体交换色谱法的历史发展、作用机制和应用 | 第19-31页 |
·基础理论研究 | 第20-26页 |
·历史背景 | 第20-21页 |
·手性分离的基本原理 | 第21-26页 |
·手性配体交换色谱法的分类及其在手性药物分析中的应用 | 第26-29页 |
·手性配体交换色谱法的分类 | 第26页 |
·手性配体交换色谱法在药物分析中的应用 | 第26-29页 |
·手性配体交换色谱法的优缺点和进一步深入研究的重要性 | 第29-31页 |
第二章 手性流动相添加法在手性药物分析中的应用及机制探讨 | 第31-56页 |
·流动相添加法分离八氢吲哚-2-羧酸异构体 | 第31-41页 |
·实验方法 | 第32-33页 |
·仪器、试剂和药品 | 第32-33页 |
·溶液配制 | 第33页 |
·液相色谱条件 | 第33页 |
·色谱条件的优化结果和讨论 | 第33-39页 |
·手性配体的选择 | 第33-34页 |
·流动相中金属离子和配体浓度对Oic异构体保留行为和分离度影响 | 第34-35页 |
·流动相中离子对试剂对Oic异构体保留行为和分离度的影响 | 第35-36页 |
·流动相pH的变化对Oic异构体保留行为和分离度的影响 | 第36-37页 |
·流动相中盐浓度的变化对Oic异构体保留行为和分离度的影响 | 第37页 |
·流动相中有机溶剂比例的变化对Oic异构体保留行为和分离度的影响 | 第37-38页 |
·柱温的变化对Oic异构体保留行为和分离度的影响 | 第38-39页 |
·方法学验证和定量分析 | 第39-41页 |
·色谱条件 | 第39页 |
·线性关系 | 第39-40页 |
·精密度试验 | 第40页 |
·最低检测浓度 | 第40页 |
·稳定性试验 | 第40页 |
·Oic样品中异构体的测定 | 第40-41页 |
·流动相添加法对盐酸贝那普利异构体的分离 | 第41-53页 |
·实验方法 | 第41-42页 |
·仪器、试剂和药品 | 第41-42页 |
·溶液的配制 | 第42页 |
·液相色谱条件 | 第42页 |
·色谱条件的优化结果和讨论 | 第42-50页 |
·手性配体的选择 | 第42-44页 |
·流动相中金属离子的比例和配体浓度对BNP异构体保留行为和分离度的影响 | 第44页 |
·流动相中离子对试剂和盐浓度的变化对BNP异构体保留行为和分离度的影响 | 第44-47页 |
·流动相pH的变化对BNP异构体保留行为和分离度的影响 | 第47-48页 |
·柱温的变化对BNP异构体保留行为和分离度的影响 | 第48-50页 |
·流动相中有机溶剂的变化对BNP异构体保留行为和分离度的影响 | 第50页 |
·方法学验证和定量分析 | 第50-52页 |
·色谱条件 | 第50-51页 |
·线性关系 | 第51页 |
·精密度试验 | 第51页 |
·最低检测浓度 | 第51页 |
·稳定性试验 | 第51页 |
·BNP样品中异构体的测定 | 第51-52页 |
·流动相添加剂法与非配体交换手性色谱柱分离BNP的结果对比 | 第52-53页 |
·流动相添加法中添加离子对试剂对氨基酸对映体分离的影响 | 第53-55页 |
·实验方法 | 第53-54页 |
·溶液配制 | 第53页 |
·液相色谱条件 | 第53-54页 |
·实验结果和讨论 | 第54-55页 |
·小结 | 第55-56页 |
第三章 几种手性配体的合成和结构确认 | 第56-62页 |
·合成化合物的选定 | 第56-58页 |
·原料和试剂 | 第58页 |
·合成工艺和结构确认 | 第58-61页 |
·N-十二烷基-L-羟基脯氨酸、N-辛烷基-L-羟基脯氨酸和N-辛烷基-L-脯氨酸 | 第58-60页 |
·合成工艺 | 第58页 |
·结构确认 | 第58-60页 |
·N-对甲苯磺酸-L-羟基脯氨酸 | 第60页 |
·合成工艺 | 第60页 |
·结构确认 | 第60页 |
·L-苯丙酰胺 | 第60-61页 |
·合成工艺 | 第60-61页 |
·结构确认 | 第61页 |
·小结 | 第61-62页 |
第四章 固定相涂渍法对氨基酸和手性药物对映体的分离及机制探讨 | 第62-85页 |
·固定相涂渍法分离氨基酸对映体及机制探讨 | 第62-74页 |
·实验方法 | 第62-65页 |
·仪器、试剂和样品 | 第62-64页 |
·溶液配制 | 第64页 |
·手性配体涂渍液浓度的估算和对手性分离的影响及涂渍方法 | 第64-65页 |
·液相色谱条件 | 第65页 |
·实验结果及机制探讨 | 第65-74页 |
·不同配体与金属离子对氨基酸对映体保留行为和分离度的影响 | 第65-67页 |
·色谱柱类型对氨基酸对映体保留行为和分离度的影响 | 第67-68页 |
·流动相pH的变化对氨基酸对映体保留行为和分离度的影响 | 第68-70页 |
·流动相金属离子浓度的变化对氨基酸对映体保留行为和分离度的影响 | 第70-71页 |
·柱温的变化对氨基酸对映体保留行为和分离度的影响 | 第71-72页 |
·样品进样量的变化对手性化合物色谱峰峰形和分离度的影响 | 第72-74页 |
·固定相涂渍法分离米格列奈及其对映体及机制探讨 | 第74-83页 |
·实验方法 | 第74-75页 |
·仪器、试剂和药品 | 第74-75页 |
·溶液配制 | 第75页 |
·涂渍方法 | 第75页 |
·液相色谱条件 | 第75页 |
·色谱条件的优化结果和讨论 | 第75-80页 |
·不同配体的选择 | 第75-76页 |
·流动相pH的变化对米格列奈及其对映体的保留行为和分离度影响 | 第76-77页 |
·流动相金属离子的种类和浓度变化对米格列奈及其对映体的保留行为和分离度影响 | 第77-78页 |
·流动相中有机溶剂的变化对米格列奈及其对映体的保留行为和分离度影响 | 第78-79页 |
·柱温的变化对米格列奈及其对映体的保留行为和分离度影响 | 第79-80页 |
·方法学验证和定量分析 | 第80-82页 |
·色谱条件 | 第80页 |
·线性关系 | 第80-81页 |
·精密度试验 | 第81页 |
·最低检测浓度 | 第81页 |
·稳定性试验 | 第81页 |
·样品中米格列奈对映体的测定 | 第81-82页 |
·与采用非配体交换手性色谱柱分离米格列奈及其异构体结果的对比 | 第82-83页 |
·固定相涂渍法与手性流动相添加法的对比 | 第83页 |
·小结 | 第83-85页 |
第五章 金属离子配合物的稳定性及其在手性对映体分离中的作用 | 第85-101页 |
·金属配合物吸光度的测定和反应温度、时间对金属配合物形成的影响 | 第86-88页 |
·金属配合物具有颜色和紫外吸收的理论基础 | 第86页 |
·实验方法 | 第86-87页 |
·仪器、试剂和样品 | 第86-87页 |
·溶液的配制和测定方法 | 第87页 |
·结果和讨论 | 第87-88页 |
·液相色谱法对金属配合物稳定常数的测定 | 第88-91页 |
·实验方法 | 第88-89页 |
·仪器、试剂和样品 | 第88页 |
·溶液的配制和液相色谱条件 | 第88-89页 |
·稳定常数的计算公式的推导 | 第89-90页 |
·实验结果和讨论 | 第90-91页 |
·金属离子对手性化合物对映体分离度的影响 | 第91-100页 |
·涂渍法流动相中添加不同金属离子对氨基酸对映体分离度的影响 | 第91-95页 |
·实验方法 | 第91-92页 |
·实验结果和讨论 | 第92-95页 |
·流动相添加剂法金属离子对氨基酸对映体分离度的影响 | 第95-97页 |
·实验方法 | 第95页 |
·实验结果和讨论 | 第95-97页 |
·流动相添加剂法金属离子对BNP异构体分离度的影响 | 第97-100页 |
·实验方法 | 第98页 |
·实验结果和讨论 | 第98-100页 |
·小结 | 第100-101页 |
第六章 结论 | 第101-103页 |
参考文献 | 第103-110页 |
个人简历及在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 | 第110-111页 |
致谢 | 第111-112页 |
附图 | 第112-12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