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12页 |
ABSTRACT | 第12-13页 |
前言 | 第13-20页 |
1. 阿尔茨海默病 | 第13-15页 |
·老年痴呆症的介绍 | 第13页 |
·AD主要的治疗药物 | 第13-14页 |
·发病机理的研究 | 第14-15页 |
2. 模型药石杉碱甲的简介 | 第15-17页 |
·石杉碱甲的发现 | 第15页 |
·石杉碱甲的简介 | 第15-17页 |
3. 课题的提出 | 第17-20页 |
·石杉碱甲现有制剂的介绍 | 第17-18页 |
·剂型的选择 | 第18-19页 |
·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 | 第19-20页 |
第一章 处方前研究工作 | 第20-33页 |
1. 仪器与试药 | 第20页 |
·仪器 | 第20页 |
·试药 | 第20页 |
2. 方法与结果 | 第20-31页 |
·石杉碱甲体外分析方法的建立 | 第20-25页 |
·检测波长的确定 | 第21-22页 |
·高效液相色谱法 | 第22-24页 |
·色谱条件 | 第22页 |
·标准曲线的制备 | 第22页 |
·精密度实验 | 第22-23页 |
·回收率实验 | 第23页 |
·最低检测限 | 第23-24页 |
·紫外分光光度法 | 第24-25页 |
·标准曲线的制备 | 第24页 |
·精密度实验 | 第24页 |
·回收率实验 | 第24-25页 |
·石杉碱甲体内分析方法的建立 | 第25-29页 |
·色谱条件 | 第25页 |
·血浆样品的处理 | 第25-26页 |
·标准曲线的制备 | 第26-27页 |
·精密度和回收率实验 | 第27-29页 |
·最低检测限 | 第29页 |
·石杉碱甲相关理化性质的研究 | 第29-30页 |
·溶解度的测定 | 第29页 |
·pH值对药物溶解度的影响 | 第29-30页 |
·分配系数(P)的测定 | 第30页 |
·稳定性的考察 | 第30页 |
·聚合物的相关性质考察 | 第30-31页 |
·聚合物酸值(Acid Number)的测定 | 第30-31页 |
·聚合物溶解性能的考察 | 第31页 |
3. 本章讨论 | 第31-32页 |
·分析方法的建立 | 第31-32页 |
·石杉碱甲性质理化的研究 | 第32页 |
4. 本章小结 | 第32-33页 |
第二章 石杉碱甲可生物降解微球的制备与评价 | 第33-54页 |
1. 仪器与试药 | 第33-34页 |
·仪器 | 第33页 |
·试药 | 第33-34页 |
2. 方法与结果 | 第34-50页 |
·空白微球的制备 | 第34-38页 |
·乳化剂浓度 | 第35页 |
·油水体积比 | 第35-36页 |
·油相中聚合物的浓度 | 第36-37页 |
·搅拌速度 | 第37-38页 |
·含药微球的制备 | 第38-50页 |
·含药微球的质量评价指标 | 第38页 |
·影响因素考察 | 第38-45页 |
·水相中乳化剂的影响 | 第39-40页 |
·投药量的影响 | 第40-41页 |
·油/水体积比的影响 | 第41-42页 |
·油相浓度的影响 | 第42-43页 |
·搅拌速度的影响 | 第43-44页 |
·聚合物类型的影响 | 第44-45页 |
·E、F和 H-MS的特性考察 | 第45-50页 |
·形态学考察 | 第45-46页 |
·粒径及其分布 | 第46-48页 |
·载药量和包封率 | 第48页 |
·DSC分析 | 第48-49页 |
·微球稳定性考察 | 第49-50页 |
3. 本章讨论 | 第50-52页 |
4. 本章小结 | 第52-54页 |
第三章 微球体内外释放方法的建立及释药机理的研究 | 第54-82页 |
1. 仪器与试药 | 第54-55页 |
·仪器 | 第54页 |
·试药 | 第54-55页 |
·动物 | 第55页 |
2. 方法与结果 | 第55-78页 |
·透析释药法 | 第55-67页 |
·透析释药法的实验方法 | 第55页 |
·游离药物扩散速度的考察 | 第55-56页 |
·释放介质的选择 | 第56-58页 |
·释放介质离子强度的影响 | 第56-57页 |
·缓冲液浓度的影响 | 第57页 |
·释放介质pH值的影响 | 第57-58页 |
·微球体外释药行为的考察 | 第58-67页 |
·聚合物类型对微球释药行为的影响 | 第58-61页 |
·处方因素对微球释药行为的影响 | 第61-64页 |
·粒径对微球释药行为的影响 | 第64-65页 |
·放置对微球释药行为的影响 | 第65-67页 |
·取样与分离技术 | 第67-69页 |
·微球体外释药机理的研究 | 第69-71页 |
·研究方法 | 第69-71页 |
·数学模型拟合结果 | 第71页 |
·微渗析法测定微球在体释放的初步研究 | 第71-78页 |
·微渗析简介及其装置 | 第72-73页 |
·体外回收率的测定方法简介 | 第73-75页 |
·流速变化法 | 第73-74页 |
·零净流量法/浓差法 | 第74页 |
·动态零净流量法 | 第74页 |
·反向透析法 | 第74-75页 |
·体外回收率和传递率的测定 | 第75-77页 |
·标准曲线的制备 | 第75页 |
·流速的影响 | 第75-76页 |
·石杉碱甲浓度的影响 | 第76-77页 |
·在体传递率的测定 | 第77页 |
·载药微球在体释放的初步研究 | 第77-78页 |
3. 本章讨论 | 第78-80页 |
·体外释药方法的研究 | 第78-79页 |
·微球的释药机理研究 | 第79-80页 |
·微渗析法测定微球的在体释放 | 第80页 |
4. 本章小结 | 第80-82页 |
第四章 体外加速释放方法的研究 | 第82-100页 |
1. 仪器与试药 | 第82-83页 |
·仪器 | 第82页 |
·试药 | 第82-83页 |
2. 方法与结果 | 第83-95页 |
·石杉碱甲在不同释放介质中稳定性考察 | 第83页 |
·微球体外快速释放方法 | 第83页 |
·加速释药影响因素的考察 | 第83-90页 |
·介质对微球释放的影响 | 第83-84页 |
·温度对微球释放的影响 | 第84-90页 |
·温度对微球释药曲线影响预试 | 第84-85页 |
·不同温度对微球体外释放的影响 | 第85-90页 |
·最优加速释放条件的确定 | 第90-91页 |
·加速实验重现性考察 | 第91页 |
·加速释药后微球的 SEM研究 | 第91-95页 |
·研究方法 | 第91-92页 |
·电镜照片结果 | 第92-95页 |
·最优加速释药法对微球释药行为的预测 | 第95页 |
3. 本章讨论 | 第95-99页 |
·关于加速释放条件的选择 | 第96-97页 |
·介质的选择 | 第96页 |
·温度的选择 | 第96-97页 |
·50℃下释放介质的选择 | 第96页 |
·温度对微球释药的影响 | 第96-97页 |
·关于相似性比较 | 第97-99页 |
·关于释放机理的探讨 | 第99页 |
4. 本章小结 | 第99-100页 |
第五章 石杉碱甲微球的大鼠体内药动药效学和生物相容性研究 | 第100-117页 |
1. 仪器与材料 | 第100-101页 |
·仪器 | 第100页 |
·试药 | 第100-101页 |
·动物 | 第101页 |
2. 方法与结果 | 第101-115页 |
·石杉碱甲微球药物动力学研究 | 第101-107页 |
·混悬型注射液的配制 | 第101页 |
·给药方式 | 第101页 |
·血浆样品的处理 | 第101-105页 |
·体内外相关性研究 | 第105-107页 |
·石杉碱甲微球初步药效学研究 | 第107-109页 |
·实验方法 | 第107-108页 |
·酶活力计算方法 | 第108页 |
·实验结果 | 第108-109页 |
·石杉碱甲微球生物相容性研究 | 第109-115页 |
·样品采集 | 第109-110页 |
·组织检查 | 第110-115页 |
·样品处理方法 | 第110页 |
·检查结果 | 第110-115页 |
3. 本章讨论 | 第115-116页 |
·体内药动学研究 | 第115页 |
·体内药效学研究 | 第115页 |
·组织相容性研究 | 第115-116页 |
4. 本章小结 | 第116-117页 |
全文结论 | 第117-118页 |
参考文献 | 第118-123页 |
作者简介 | 第123-125页 |
致谢 | 第12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