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学论文--中国文学论文--各体文学评论和研究论文--诗歌、韵文论文--诗歌论文

唐代乐府诗论

引言第1-8页
一、乐府及其演变第8-15页
 (一) 乐府第8-9页
 (二) 乐府诗的演变第9-15页
  1. 汉乐府诗第9-10页
  2. 魏乐府诗第10-11页
  3. 晋乐府诗第11-12页
  4. 南北朝乐府诗第12-15页
二、初盛唐时期乐府诗第15-25页
 (一) 拟古乐府盛行第15-19页
  1. 内容围绕古辞题旨第16-18页
  2. 借古题抒怀言志第18-19页
 (二) 对乐府诗艺术的继承和发展第19-25页
  1. 杂言乐府诗涌现第19-21页
  2. 歌行化第21-22页
  3. 语言平易、自然流畅第22-24页
  4. 吸收汉乐府的叙事手法、表现手段第24-25页
三、中唐时期乐府诗第25-45页
 (一) 中唐时期的政治现实与乐府诗第26-27页
 (二) 以“新乐府”诗为主流的中唐乐府第27-31页
  1. 明确以“新乐府”命名的新乐府诗第27-29页
  2. 未以“新乐府”命名的新乐府诗第29-30页
  3. 体现“新乐府”精神的拟古题乐府诗第30-31页
 (三) 中唐乐府诗的艺术特征第31-41页
  1. 诗体特征第31-37页
  2. 叙述方式及语言特点第37-41页
 (四) 中唐乐府别派第41-45页
  1. 刘禹锡第41-43页
  2. 李贺第43-45页
四、晚唐时期乐府诗第45-51页
 (一) 恢复古乐府传统的晚唐乐府第46-48页
 (二) 以艳情为题材的晚唐乐府第48-51页
五、唐代乐府诗在乐府诗史上的独特价值第51-53页
 (一) 表现领域拓展第51-52页
 (二) 诗体样式多样化第52页
 (三) 以乐府为诗第52-53页
结语第53-55页
注释第55页
参考文献第55-57页
致谢辞第57页

论文共57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骨靶向抗肿瘤大黄蒽醌类衍生物的合成
下一篇:多支冠状动脉病变支架术后的疗效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