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7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7-20页 |
1.1 微弧氧化技术的背景及概念 | 第7页 |
1.2 微弧氧化与阳极氧化 | 第7-10页 |
1.2.1 微弧氧化的技术特点 | 第8-9页 |
1.2.2 阳极氧化的技术特点 | 第9页 |
1.2.3 微弧氧化与阳极氧化之间的区别与联系 | 第9-10页 |
1.3 微弧氧化的理论模型 | 第10-16页 |
1.3.1 电击穿的理论假设 | 第11页 |
1.3.2 电击穿的三种理论模型 | 第11-16页 |
1.4 微弧氧化电源的影响 | 第16页 |
1.5 大功率脉冲电源的发展概况 | 第16-18页 |
1.6 本论文的研究目标及意义 | 第18-20页 |
第二章 微弧氧化电源主电路设计 | 第20-38页 |
2.1 电源的基本结构 | 第20-21页 |
2.2 整流滤波电路设计 | 第21-26页 |
2.2.1 变压器设计 | 第22-23页 |
2.2.2 整流桥及滤波电容设计 | 第23-26页 |
2.3 斩波电路设计 | 第26-31页 |
2.3.1 直流斩波电路工作原理 | 第26-27页 |
2.3.2 斩波电路开关过程电流分析 | 第27-28页 |
2.3.3 功率器件IGBT的选择 | 第28-29页 |
2.3.4 斩波电路电感、电容、二极管选择 | 第29-31页 |
2.4 逆变器件的选择 | 第31-33页 |
2.5 功率模块吸收电路设计 | 第33-36页 |
2.5.1 吸收电路参数设计 | 第33-35页 |
2.5.2 压敏电阻的选择 | 第35-36页 |
2.6 本章小结 | 第36-38页 |
第三章 驱动接口电路设计 | 第38-62页 |
3.1 控制电路结构 | 第38页 |
3.2 IGBT应用中应该注意的问题 | 第38-41页 |
3.3 几种IGBT驱动模块电路分析 | 第41-45页 |
3.3.1 EXB841对IGBT的驱动保护分析 | 第41-42页 |
3.3.2 IR系列对IGBT的驱动保护分析 | 第42-43页 |
3.3.3 M579系列驱动器的分析 | 第43-45页 |
3.4 M57962L驱动接口电路设计 | 第45页 |
3.5 IPM接口电路设计 | 第45-47页 |
3.6 传感器接口电路设计 | 第47-52页 |
3.6.1 霍尔电流、电压传感器变送器模块的原理 | 第48-49页 |
3.6.2 霍尔电流、电压传感器变送器模块的使用方法 | 第49-51页 |
3.6.3 电流电压传感器接口电路 | 第51-52页 |
3.7 键盘及LED显示电路设计 | 第52-53页 |
3.8 键盘功能设置 | 第53-55页 |
3.9 程序结构 | 第55-61页 |
3.9.1 主程序结构 | 第55-57页 |
3.9.2 系统初始化程序 | 第57-61页 |
3.10 本章小结 | 第61-62页 |
第四章 抗干扰设计 | 第62-69页 |
4.1 电磁干扰的来源 | 第62-63页 |
4.2 硬件抗干扰设计 | 第63-64页 |
4.2.1 电网噪声抑制 | 第63-64页 |
4.3 PCB板抗干扰设计 | 第64-67页 |
4.3.1 总体布局设计原则 | 第64页 |
4.3.2 印刷电路板设计的基本要求 | 第64-66页 |
4.3.3 电路板的可靠性设计 | 第66-67页 |
4.4 调试中的一些问题总结 | 第67页 |
4.5 有待完善的地方 | 第67-69页 |
第五章 微弧氧化实验及分析 | 第69-78页 |
5.1 实验方法及方案设计 | 第69-70页 |
5.2 微弧氧化的观察现象及分析 | 第70-71页 |
5.3 微弧氧化工艺参数及分析 | 第71-74页 |
5.3.1 微弧氧化与电压关系 | 第71-72页 |
5.3.2 微弧氧化与电流关系 | 第72页 |
5.3.3 对实验样品电压与电流关系分析 | 第72-74页 |
5.4 微弧氧化成膜机理热力学分析 | 第74-76页 |
5.5 微弧氧化的应用及展望 | 第76-78页 |
参考文献 | 第78-82页 |
致谢 | 第82-83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奖励 | 第83-8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