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一般工业技术论文--工程材料学论文--复合材料论文--非金属复合材料论文

相容剂对PC/ABS共混体系性能影响的研究

摘要第1-7页
ABSTRACT第7-10页
第一章 前言第10-18页
   ·引言第10-11页
   ·PC/ABS合金发展研究现状第11-12页
   ·相容化的一般形式第12-14页
   ·相容剂的种类及作用机理第14-15页
   ·高分子合金的增韧理论第15-16页
   ·本课题的研究意义、目的和内容第16-18页
     ·研究意义、目的第16-17页
     ·研究内容及创新点第17-18页
第二章 实验部分第18-23页
   ·主要原料第18页
   ·PE-g-MAH的制备第18-20页
     ·熔融接枝实验第18-19页
     ·提纯第19页
     ·抽提第19页
     ·酸碱滴定法测定接枝率第19页
     ·红外光谱法测定接枝率第19-20页
   ·性能测试与表征第20-23页
     ·FTIR第20页
     ·黄色指数的测定第20-21页
     ·流变性能分析第21页
     ·SEM测试第21页
     ·DSC测试第21页
     ·TG测试第21页
     ·冲击强度测试第21-22页
     ·拉伸强度测试第22-23页
第三章 加工工艺及抗氧体系的确定第23-46页
   ·引言第23-24页
   ·共混的最佳条件第24-33页
     ·加工温度的确定第24-27页
     ·基本组成的确定第27-32页
       ·DSC分析第27-28页
       ·TG分析第28-29页
       ·力学性能分析第29-30页
       ·SEM分析第30-32页
     ·螺杆转速的确定第32-33页
   ·螺杆组合的确定第33-36页
   ·抗氧体系的选择第36-45页
     ·PC、ABS的热失重分析第37-39页
     ·抗氧剂的作用机理第39-41页
     ·最佳抗氧体系的确定第41-45页
       ·实验中采用的主要抗氧剂第41-42页
       ·不同抗氧体系的性能比较第42-45页
   ·本章小结第45-46页
第四章 相容剂对PC/ABS共混体系性能的影响第46-68页
   ·引言第46-47页
   ·PE-g-MAH增容体系第47-56页
     ·PE-g-MAH的制备第47-49页
     ·PE-g-MAH的证实第49-50页
     ·PE-g-MAH体系力学性能分析第50页
     ·PE-g-MAH体系DSC分析第50-51页
     ·PE-g-MAH体系SEM分析第51-56页
       ·脆断样品形貌分析第51-53页
       ·冲击样品形貌分析第53-56页
   ·SEBS-g-MAH增容体系第56-61页
     ·力学性能分析第56-57页
     ·扫描电镜分析第57-61页
       ·脆断样品形貌分析第57-58页
       ·冲击样品形貌分析第58-61页
     ·差热扫描量热仪(DSC)分析第61页
   ·二者增容体系的比较第61-65页
     ·力学性能比较第61-62页
     ·SEM比较第62-65页
       ·脆断样品形貌分析第62页
       ·冲击样品形貌分析第62-65页
   ·有机刚性粒子增韧机理第65-66页
   ·本章小结第66-68页
第五章 结论第68-71页
参考文献第71-75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第75-76页
致谢第76-77页
声明第77页

论文共77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天津市住房货币分配资金管理与运用研究
下一篇:硬质聚氯乙烯/蒙脱土纳米复合材料的制备、结构与性能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