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过表面处理的蒸发器传热及防除垢研究
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8页 |
第一章 前言 | 第8-9页 |
第二章 文献综述与分析 | 第9-21页 |
·沸腾传热 | 第9页 |
·池沸腾传热 | 第9页 |
·流动沸腾传热 | 第9页 |
·沸腾期间污垢的形成 | 第9-13页 |
·换热壁面结垢类型 | 第10-11页 |
·换热壁面的结垢过程 | 第11-12页 |
·换热壁面结垢机理 | 第12-13页 |
·污垢引起的损失 | 第13-14页 |
·影响结晶垢的因素 | 第14页 |
·污垢的测量 | 第14-16页 |
·污垢热阻法 | 第15页 |
·温差法 | 第15页 |
·直接称重法 | 第15-16页 |
·厚度测量法 | 第16页 |
·压降测量法 | 第16页 |
·放射性技术 | 第16页 |
·时间推移摄影法 | 第16页 |
·换热设备防、除垢及强化传热研究进展 | 第16-20页 |
·化学方法防除垢 | 第16-17页 |
·机械方法防除垢 | 第17页 |
·运用表面处理技术防、除垢 | 第17-19页 |
·运用表面处理技术防除垢及强化传热存在的问题 | 第19-20页 |
·本文的研究思路 | 第20-21页 |
第三章 实验装置及测试系统 | 第21-32页 |
·实验装置及流程 | 第21-23页 |
·实验装置 | 第21-22页 |
·实验流程 | 第22-23页 |
·实验物系 | 第23页 |
·测量参数 | 第23-25页 |
·实验数据的采集与计算 | 第25-29页 |
·实验数据的采集 | 第25-26页 |
·实验数据的计算 | 第26-29页 |
·实验步骤及内容 | 第29-32页 |
·检查与调试 | 第29-30页 |
·实验的主要内容 | 第30页 |
·实验步骤 | 第30-32页 |
第四章 液相沉积TiO_2薄膜和表面状况的表征 | 第32-45页 |
·TiO_2薄膜的制备方法 | 第32-33页 |
·液相沉积法制备纳米TiO_2薄膜的简介 | 第32页 |
·液相沉积法的原理 | 第32-33页 |
·液相沉积法特点 | 第33页 |
·液相沉积法的分类 | 第33页 |
·TiO_2薄膜的制备 | 第33-35页 |
·金属表面预处理 | 第34页 |
·薄膜的制备 | 第34-35页 |
·表面的表征 | 第35-41页 |
·薄膜厚度的测量 | 第35-36页 |
·薄膜厚度测量结果 | 第36-38页 |
·表面形貌的测量 | 第38页 |
·接触角测量 | 第38-40页 |
·接触角测量结果 | 第40-41页 |
·表面能的计算 | 第41-43页 |
·表面能的计算原理 | 第41-42页 |
·各种表面的表面能 | 第42-43页 |
·二氧化钛薄膜厚度与表面能的关系 | 第43-44页 |
·小结 | 第44-45页 |
第五章 实验结果与讨论 | 第45-65页 |
·影响汽液两相流动沸腾传热系数的因素 | 第45-52页 |
·热通量对汽液两相流动沸腾传热系数的影响 | 第45-48页 |
·主体流速对两相流流动沸腾传热系数的影响 | 第48-49页 |
·压降和传热系数的关系 | 第49-50页 |
·加热管表面状况对传热系数的影响 | 第50-52页 |
·不同换热面的流动沸腾曲线 | 第52-54页 |
·不同加热表面状况的管内流动沸腾防垢研究 | 第54-64页 |
·防垢性能实验研究 | 第54-64页 |
·小结 | 第64-65页 |
第六章 结论及建议 | 第65-66页 |
参考文献 | 第66-70页 |
符号表 | 第70-73页 |
发表论文和科研情况说明 | 第73-74页 |
发表的论文: | 第73页 |
参与的科研项目: | 第73-74页 |
致谢 | 第74页 |